[实用新型]一种减缓膜污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2794.7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6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百文;王博东;薛文静;胡承志;刘会娟;曲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污染 装置 | ||
本发明创造提出一种减缓膜污染的装置,属于膜污染控制领域。该装置包括膜池;滑轨和滑块,滑轨相对设置于膜池的顶端外侧,滑块位于滑轨上;连接件,设置于滑轨之间,且与滑块相连;水平旋转电机,设置于连接件上;竖直旋转电机,固定设于滑轨上,且位于连接件上方;竖直旋转电机的转轴端部连有摇臂,摇臂通过线绳与连接件相连;膜组件,设置于水平旋转电机的转轴的端部,且膜组件位于膜池内。该装置主要用于膜污染技术领域,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突破了现有吸附‑膜组合工艺中因膜组件静置导致的滤饼层厚度大、密实性强等引起的严重膜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膜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缓膜污染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膜法净化理论和应用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膜处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水净化工程。尽管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膜污染始终是降低膜净水效率的瓶颈,极大程度地制约了膜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并减缓膜污染成为水处理工艺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污染物在膜孔内吸附/堵塞进而在膜表面形成滤饼层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研发的吸附-膜组合工艺包括:(1)常规膜组合工艺:污染物经过吸附、沉淀后进入膜池;(2)直接过滤膜组合工艺:污染物混凝/吸附后不经沉淀直接进入膜池;(3)一体式吸附-膜组合工艺:污染物在膜池内混凝/吸附并过滤。上述传统吸附工艺,虽吸附预处理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染物,减缓膜污染,但不论何种吸附-膜组合工艺,膜组件始终静置于膜池,长期运行后,滤饼层的形成无法避免。尽管存在定时气水反冲洗,但由于滤饼层与膜表面本身粘附力较强,且膜池底部曝气时间较短,曝气量较小,气水反冲洗所提供的外力作用不足以破坏滤饼层。
以往的理论研究表明,紊流程度较强时污染物不规则性运动越剧烈,能极大程度地影响污染物在膜表面的吸附,进而改变膜表面滤饼层结构和形貌。目前,能改变膜池内水流状态的形式较多,如膜池内超声、膜池内增加搅拌装置等。虽然超声能破坏膜表面滤饼层,但长期运行有降低膜组件寿命的风险。而在膜池内增加搅拌装置,会降低膜池内膜组件装填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性能高效、经济可行、运行维护简单且在工程改造中易于实施的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过程的减缓超滤膜污染的装置。
本发明创造提出一种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在吸附-膜组合工艺中,待处理水经吸附剂吸附后进入旋转的膜组件。
进一步地,膜组件的旋转方式为往复式旋转或螺旋式旋转;
优选的,膜组件的旋转方式为螺旋式旋转。
进一步地,膜组件的旋转频率为1~100rpm/min。
进一步地,膜组件的旋转形式包括间歇式或连续式。
进一步地,膜组件运行过程中,对膜组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的周期为30~60min,每次反冲洗的时间为1~2min。
进一步地,膜组件为超滤膜;超滤膜的孔径为0.01~0.20μm,超滤膜的通量为1~100L/m2·h。
本发明创造还提出一种减缓超滤膜污染的装置,包括
膜池;
滑轨和滑块,滑轨相对设置于膜池的顶端外侧,滑块位于滑轨上;
连接件,设置于滑轨之间,且与滑块相连;
水平旋转电机,设置于连接件上;
竖直旋转电机,固定设于滑轨上,且位于连接件上方;竖直旋转电机的转轴端部连有摇臂,摇臂通过线绳与连接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2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剂包装机的导模装置
- 下一篇:一体化净水、超滤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