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1591.6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狄朋桃;吴晶金;彭江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湿 自发 敷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包括真空袋与发热药袋,真空袋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拆封口,发热药袋的顶部粘接有第一明胶层,第一明胶层的长度大于发热药袋的长度,发热药袋为四层,发热药袋的顶层为无纺布层,无纺布层的材质为微孔透气膜,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无纺布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无纺布层,通过设置的反应层内的氯化钠可催化铁粉、水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铁粉、水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放出热量,为药物提供加热和保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真空袋与第一明胶层可避免发热药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反应,从而便于发热药袋的保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
背景技术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大的难度,风湿病多种内很多,部分风湿病的治疗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敷药治疗,而在风湿病的敷药治疗过程中药物在需要的温度下能有效的保证药效能被很好的吸收,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对药物加热并保持药物的温度,现阶段的药物加热多为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来对药物实现加热并保温,但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的方式时刻需要用手扶着热毛巾或热水袋,并需要对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更换以保证药物的温度,使敷药过程十分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具备自动加热并保温等优点,解决了通过热毛巾或热水袋对药物加热使敷药者十分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包括真空袋,所述真空袋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拆封口,所述真空袋的内部放置有发热药袋,所述发热药袋的顶部粘接有第一明胶层,所述第一明胶层的长度大于发热药袋的长度,所述发热药袋为四层,所述发热药袋的顶层为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材质为微孔透气膜,所述无纺布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无纺布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无纺布层,所述发热药袋的中部上层为反应层,所述反应层的顶部与无纺布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反应层的内部设有发热物,该发热物为带有水的活性炭、铁粉与氯化钠的混合体,所述反应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反应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反应层,所述发热药袋的中部下层为蛭石层,通过设置的反应层内的氯化钠可催化铁粉、水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铁粉、水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放出热量,为药物提供加热和保温的目的,通过设置的真空袋与第一明胶层可避免发热药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反应,从而便于发热药袋的保存,通过设置的无纺布层外表面的微孔可控制发热药袋与氧气接触的量,避免发热药袋与氧气接触过多或过少使产生的热量过多造成烫伤或热量不够影响药物药效。
本实用新型的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其中所述蛭石层的顶部与反应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蛭石层的内部含有蛭石粒,通过设置的蛭石层内的蛭石粒可为反应层内产生的热量提供保温效果,从而持续为药物层提供加温,使药物层内的药物温度保持在需要的温度,从而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
本实用新型的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其中所述蛭石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蛭石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蛭石层,通过设置的蛭石层外表面的微孔可使蛭石层为药物层提供加热和保温效果,使药物层内的药物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并保持温度,从而使药物层内的药物发挥出最大药效。
本实用新型的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其中所述发热药袋的底层为药物层,所述药物层的顶部与蛭石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药物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药物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药物层,通过设置的药物层可为患者的风湿处提供药物支持,从而达到治疗患者风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风湿科用自发热敷药袋,其中所述发热药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的长度大于发热药袋的长度,所述粘贴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粘贴层外表面的微孔贯穿粘贴层,通过设置的粘贴层可使发热药袋粘接在需要敷药的部位,避免使用双手一直按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1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供叉车作业的电池包托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氨基酸生物肥水解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