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静脉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9791.6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洁茹;丁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止血 装置 | ||
一种尾静脉止血装置,包括止血筒,所述止血筒为设置有中空通道的圆台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道贯穿所述圆台结构的上底和下底。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止血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大口端和小口端设置使其可以更好的套紧于实验动物的尾部,提高止血效果,并可以避免在止血的同时对实验动物的活动造成限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鼠尾静脉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啮齿类动物实验中,尾静脉采血或注射药物是科研工作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完成采血或者拔出针头后,动物尾部出血不可避免,而不恰当的止血易导致出血时间较长,甚至引起实验动物感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局部压迫帮助实验动物止血。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需要操作者按压伤口,需要操作者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按压力度不稳定,导致止血效果不佳,延长了操作时间,或者将实验动物限制于特定的止血器械上,导致实验动物活动受限时间延长。
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有效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静脉止血装置,该止血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止血效果好,并可以避免在止血的同时对实验动物的活动造成限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静脉止血装置,包括止血筒,所述止血筒为设置有中空通道的圆台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道贯穿所述圆台结构的上底和下底;
相应的,所述中空通道为设置有大口端和小口端的通孔,且所述大口端位于所述止血筒的下底端,所述小口端位于所述止血筒的上底端,即止血筒内侧面的母线和止血筒外侧面的母线相平行,使得止血筒的壁厚完全相同,大口端和小口端的设置便于将止血筒装套于实验动物的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止血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大口端和小口端设置使其可以更好的套紧于实验动物的尾部,提高止血效果,并可以避免在止血的同时对实验动物的活动造成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尾静脉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的尾静脉止血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止血筒;2、中空通道;3、实验鼠;31、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尾静脉止血装置包括止血筒1,止血筒为设置有中空通道2的圆台结构,中空通道2贯穿圆台结构的上底和下底,中空通道2为设置有大口端和小口端的通孔,且大口端位于止血筒1的下底端,小口端位于止血筒1的上底端,即止血筒1内侧面的母线和止血筒1外侧面的母线相平行,使得止血筒1的壁厚完全相同,大口端和小口端的设置便于将止血筒1装套于实验动物的尾部。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尾静脉止血装置,可以得到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实验鼠3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在对实验鼠3的尾部31完成采血或药物注射操作后,只需将该止血筒1的大口端和小口端依次从实验鼠3的尾部套入,在止血筒1套紧后,即可将实验鼠3放回笼内自由活动,无需操作者持续按压,也不影响实验鼠3在止血的同时进行自由活动,约2-3分钟后,取下止血筒1即可,操作简便,并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9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驱虫功能的园林路灯
- 下一篇:一种汽车维修防侧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