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9347.4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5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傅凯靖;胡朝彰;蔡旻修;徐茂国;蔡睿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10 | 分类号: | G02B26/10;G01B11/24;G01B1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琛;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机构 | ||
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的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活动部可相对于前述固定部运动,且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于一角度范围内往复地运动。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以驱使一光学元件运动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三维物体感测科技的快速进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Assistance Systems,ADAS)已逐渐被应用于一般车辆中。举例而言,前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可具备实时三维物体检测(real-time 3Dobject detection)、大尺度三维车辆检测(large-scale 3D vehicle detection)甚至三维物体识别(3D object recognition)等功能。
传统的三维物体感测技术大多是采用光达感测(Light Detection andRanging,LiDAR)、红外线感测或超音波感测,然而如何能提升传统三维物体感测装置的效能并实现其驱动机构的微型化始成为一重要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问题点,本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以及一驱动组件。前述活动部用以承载一光学元件,连接前述固定部并可相对于前述固定部运动,且前述活动部相对于前述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共振频率。前述驱动组件用以驱使前述活动部相对前述固定部往复地运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活动部为一簧片,前述簧片具有固定于前述固定部上的两个固定端及用以承载前述光学元件的一载台,且前述驱动组件包括复数个磁铁以及至少一线圈,分别设置于前述固定部以及前述载台上,用以驱使前述载台相对前述固定部往复地旋转。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簧片更具有两个长条形的变形部,其中前述变形部分别自前述固定端延伸至前述载台。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簧片呈长条形,且前述载台绕前述簧片的一长轴往复地旋转。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线圈被施加一交流电信号,且前述交流电信号的频率对应于前述第一共振频率。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交流电信号的频率介于前述第一共振频率的90%至110%。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导磁片,分别连接前述磁铁,且前述簧片大致呈矩形,其中前述磁铁和前述导磁片设置于前述簧片的两个长边。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线圈以金属油墨或金属电路生成技术而一体成形于前述簧片上。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线路,以金属油墨或金属电路生成技术而一体成形于前述簧片上,且前述线路与前述线圈位于前述簧片的相反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光发射器、一光接收器以及一反射镜,前述反射镜设置于前述载台的一底侧,且前述光学元件设置于前述载台的一顶侧,其中前述光发射器所发射的一感测光线经过前述反射镜反射后被前述光接收器接收,用以检测前述载台以及前述光学元件的姿态。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前述载台上的两个线圈以及一支架,且前述线圈缠绕于前述支架上。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线路,以金属油墨或金属电路生成技术而一体成形于前述簧片上,且前述线路分别电性连接前述线圈。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前述簧片上的一光发射器以及一光接收器一基板。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光发射器以及一光接收器,其中前述光发射器所发射的一感测光线经过前述载台反射后被前述光接收器接收,用以感测前述载台以及前述光学元件的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9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伸缩式叉车平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球阀防结晶阀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