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7605.7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吴艳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生儿 末端 防压保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保护套整体呈类橄榄球状,由软硅胶制成,包括充气囊、水袋囊及胃管末端套囊,充气囊位于上部;水袋囊位于下部,其内充水,且下外表面有一圆形的凸点块以防滑;充气囊和水袋囊一端上下吻合,另一端将胃管末端套囊包裹其间,胃管末端套囊一端开口为胃管末端入口,其上覆盖左右魔术贴,左右魔术贴中间开有胃管入口,保护套侧面开有侧胃管末端入口,入口上下内壁分别连接侧魔术贴的毛面和勾面。胃管末端套囊内壁附着0.5%碘伏消毒湿巾。使用时将胃管末端穿过魔术贴,继续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再按压紧魔术贴。本实用新型既可防止患儿被胃管末端硌伤,亦可预防胃管末端被感染,从而防止新生儿被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既可以防止患儿被胃管末端硌伤,亦可以预防感染,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危重新生儿的集中病室,而留置胃管技术在重症监护室亦被普遍应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杨童玲,张玉侠,胡晓静等.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临床监测与分析[J].上海护理,2013,13(2):9-11.)发现住院新生儿胃管留置3天后胃管末端能培养出多种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大肠埃希菌(4.9%)、金黄色葡萄球菌(4.9%)、阴沟肠杆菌(8.9%)、肺炎克雷伯杆菌(3.3%)、白念珠菌(1.6%)、铜绿假单胞菌(1.6%),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刘凤淑等(刘凤淑,马静.肠内营养病人胃管口带菌状况分析[J].场内与肠外营养,2008,15(5):310,314.)研究发现在胃管末端用碘伏纱布包裹能有效降低胃管口细菌污染。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仍未采取一种有效方法减少胃管末端细菌污染,胃管在鼻饲食物或药物后直接盖上末端盖子,无任何防护措施,胃管频繁地与患儿及其周围物品摩擦、接触,感染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由于胃管外露部分相对较长,部分胃管末端材质较硬,胃管会随着患儿的体位活动而发生变化,胃管末端被压在患儿头下、颈下、背下及臀下的情况亦常见,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角质层薄,当患儿身体某处长时间受压时则极易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皮肤受损不仅使患儿皮肤屏障遭到破坏,增加感染发生,而且还带来了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而新生儿皮肤太娇嫩,也不适合用胶带将胃管末端固定在额头或耳朵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既可以防止患儿被胃管末端硌伤,亦可以预防感染,为住院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为新生儿护理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护理策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保护套整体呈类橄榄球状,主要包括充气囊、水袋囊和胃管末端套囊,充气囊位于保护套上部,其内充满气体;水袋囊位于保护套下部,其内充水,充气囊和水袋囊一端上下吻合,另一端将胃管末端套囊包裹于其间,胃管末端套囊一端开口为胃管末端入口,胃管末端套囊内壁连接消毒内衬,胃管末端穿过胃管末端入口紧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
上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所述胃管末端入口处连接有左右魔术贴,左右魔术贴分为毛面和勾面,均连接在保护套上,左右魔术贴中间开有胃管入口,胃管末端从毛面和勾面之间穿过,从胃管末端入口紧插进胃管末端套囊内。胃管末端以外的胃管仅仅卡在胃管入口处,胃管入口宽0.25-0.5cm。
上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所述保护套靠近胃管末端入口一端的侧面开有侧胃管末端入口,侧胃管末端入口从侧面连通胃管末端套囊,侧胃管末端入口上下内壁分别连接有侧魔术贴的勾面和毛面,侧胃管末端入口宽2cm。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所述水袋囊下外表面散布有凸点块。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所述消毒内衬为0.5%碘伏消毒湿巾。
上述的一种新生儿胃管末端防压保护套,所述凸点块为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7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粮食烘干的自动送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胶水瓶瓶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