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2915.X | 申请日: | 2020-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2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刘畅;赖后伟;谌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涂柳晓 |
地址: | 5106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快速 脱水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处理装置,包括矩形框、电机、风扇和加热电阻丝,所述矩形框内倾斜设置有载物筒,所述载物筒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矩形框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外侧壁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电阻丝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侧壁上,且加热电阻丝位于载物筒的一侧,所述风扇位于加热电阻丝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侧壁内;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黑臭河道底泥的脱水效率,而且也加快了黑臭河道底泥中水分的蒸发速度,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底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而在黑臭河道底泥清理过程中,一般是将河道底泥堆积在河岸上或指定位置,然后通过自然风干,使得河道底泥中的水分蒸发,这样不仅使得河道底泥中的水分蒸发速度缓慢,若遇下雨天气时,还会使得雨水将含有水分的河道底泥再次冲入河道中,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黑臭河道底泥快速脱水处理装置,包括矩形框、电机、风扇和加热电阻丝,所述矩形框内倾斜设置有载物筒,所述载物筒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矩形框的内侧壁上,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外侧壁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电阻丝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侧壁上,且加热电阻丝位于载物筒的一侧,所述风扇位于加热电阻丝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侧壁内。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上端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等距开设有通风孔,且盖板的下表面位于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插设在矩形框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载物筒的上端部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插设在进料孔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载物筒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下端贯穿条形通孔与挡板并螺纹连接在容纳槽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载物筒的下端部开设有出料孔,所述出料孔的侧壁上插设有限料板。
优选的,所述载物筒的侧壁内开设有环形容纳腔,所述环形容纳腔内设置有环形板,所述限料板的一端贯穿出料孔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环形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环形容纳腔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护环形板上螺纹连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贯穿环形板并螺纹连接在环形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旋钮。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远离载物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矩形框的内侧壁上,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矩形框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载物筒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转动板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2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