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1989.1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7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玲;陈嘉炼;吴丹丹;刘志鹏;陈昕霞;陈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F25D17/02;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华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0 | 代理人: | 杜文娟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生产 反应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顶部连通有风机,两个冷却箱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出气孔,两个冷却箱之间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底部与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釜体的表面套设有冷却管,两个冷却箱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箱、冷却箱、风机、出气孔、釜体、支撑杆、冷却管、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半导体制冷片、水泵、进水管、第一电机、第一旋转杆和第一搅拌杆,解决了现有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冷却速度较慢的问题,该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速度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排列构成的单层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目前在石墨烯生产中需要使用到反应釜,现有的石墨烯生产反应釜所使用的冷却装置冷却效果不佳,通常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方式,这种冷却装置的实用性较低,对反应釜的降温速度较慢,不利于石墨烯生产用反应釜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石墨烯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冷却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顶部连通有风机,两个冷却箱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出气孔,两个冷却箱之间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底部与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釜体的表面套设有冷却管,两个冷却箱的内腔分别设置有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所述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两个半导体制冷片相反的一侧均贯穿至冷却箱的外侧,所述第一蛇形管和第二蛇形管相对一侧的顶部均贯穿至冷却箱的外侧,所述冷却管左侧的底部通过导管与第一蛇形管连通,所述冷却管右侧的顶部与第二蛇形管连通,所述第一蛇形管的底部贯穿冷却箱并与水箱连通,所述第二蛇形管的底部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依次贯穿冷却箱和水箱并延伸至水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贯穿至水箱内腔的右侧,所述第一旋转杆顶部和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底部贯穿至釜体的内腔,所述第二旋转杆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釜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套设有管盖,所述釜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表面套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釜体底部的四角,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与冷却箱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注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水泵的底部与冷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箱、冷却箱、风机、出气孔、釜体、支撑杆、冷却管、第一蛇形管、第二蛇形管、半导体制冷片、水泵、进水管、第一电机、第一旋转杆和第一搅拌杆,解决了现有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冷却速度较慢的问题,该石墨烯生产反应釜用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速度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气孔,能够起到出气的作用,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起到支撑釜体的作用,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能够起到制冷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杆,能够避免水箱中的热量堆积,通过设置进料管,能够起到进料的作用,通过设置排料管,能够起到排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未经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1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搓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点火装置与火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