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76944.5 | 申请日: | 202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1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2 | 分类号: | A61N1/362;A61N1/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刘青宜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血管 内科 用心 起搏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包括:心脏起搏器本体和RFID标签,所述心脏起搏器本体上设有双极电极导管接头,且双极电极导管接头上连接有第一起搏导管和第二起搏导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线连接有RFID标签,且RFID标签中储存有安装心脏起搏器本体患者的信息和心脏起搏器本体的植入信息,在进行手术植入时可以同步将RFID标签植入在患者皮下,在患者后期出现突发状况需要进行救治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标签解读器直接读取RFID标签中储存的信息,在不需要患者提供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信息,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同时RFID标签使用电磁波低端频谱和标签解读器发出的无线电波对人体安全无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脏起搏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目前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时均会为患者开设起心脏起搏器注入证明或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卡,使得患者在出现突发状况治疗时可以直接给医护人员提供准确信息,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患者在出现突发状况时,由于没有携带或者患者本人失去意识时无法向医护人员提供心脏起搏器注入证明或者心脏起搏器植入卡,从而使得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信息,影响对患者进行救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包括:心脏起搏器本体和RFID标签;
所述心脏起搏器本体上设有双极电极导管接头,且双极电极导管接头上连接有第一起搏导管和第二起搏导管;
所述RFID标签通过连接线与心脏起搏器本体连接;
所述RFID标签中储存有安装心脏起搏器本体患者的信息和心脏起搏器本体的植入信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RFID标签可以与标签读写器之间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心脏起搏器本体的内侧安装有供电电池和脉冲发生器组件,且供电电池通过供电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起搏导管和第二起搏导管内侧分别嵌入设有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且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一端与脉冲发生器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起搏导管和第二起搏导管的尾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且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分别与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的另一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心血管内科用心脏起搏器通过连接线连接有RFID标签,且RFID标签中储存有安装心脏起搏器本体患者的信息和心脏起搏器本体的植入信息,在进行手术植入时可以同步将RFID标签植入在患者皮下,在患者后期出现突发状况需要进行救治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标签解读器直接读取RFID标签中储存的信息,在不需要患者提供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信息,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同时RFID标签使用电磁波低端频谱和标签解读器发出的无线电波对人体安全无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6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纤维进料螺旋轴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水磨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