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9245.8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9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杜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阳阳城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顾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6 | 代理人: | 韦珍海 |
地址: | 4045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沉淀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具有:防护网,其具有网体,网体处设置结构加强板,防护网一侧与混凝土沉淀池一侧铰接;开合机构,其具有筒状部,筒状部设置在沉淀池一侧,筒状部底部接于立柱,立柱设置在地面,筒状部顶部设置封盖,筒状部右侧靠近顶部处设置开口,开口处设置转轮,拉索一端接于防护网,另一端绕过转轮,并延伸至筒体部下方,其中,立柱顶部处设置限位环,限位环一侧设置豁口,拉索上分别设置打开限位部与闭合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结构打开及闭合较为容易,使用的便利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结构,尤其是涉及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沉淀池表面设置防护网,用来避免异物掉入,同时提高安全性。传统防护网强度较差,故相应设置加强筋(加强板),但防护网整体重量提高后,打开较为不易,使用的便利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防护网,其具有网体,网体处设置结构加强板,防护网一侧与混凝土沉淀池一侧铰接;
开合机构,其具有筒状部,筒状部设置在沉淀池一侧,筒状部底部接于立柱,立柱设置在地面,筒状部顶部设置封盖,筒状部右侧靠近顶部处设置开口,开口处设置转轮,拉索一端接于防护网,另一端绕过转轮,并延伸至筒体部下方,其中,立柱顶部处设置限位环,限位环一侧设置豁口,拉索上分别设置打开限位部与闭合限位部。
进一步:打开限位部具有设置在拉索处的打开柱,打开柱具有外螺纹,打开柱底部设置打开突环,打开柱上设置打开转盘。
进一步:闭合限位部具有设置在拉索处的闭合柱,闭合柱具有外螺纹,闭合柱底部设置闭合突环,闭合柱上设置闭合转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结构打开及闭合较为容易,使用的便利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中沉淀池处俯视图。
图2为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S处放大图。
图4为限位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到图4,一种混凝土沉淀池防护结构,具有防护网1,其具有网体11,网体11处设置结构加强板12,防护网一侧与混凝土沉淀池100一侧铰接。
网体可以避免较大异物进入池内,结构加强板可以提高防护网的整体强度,提高承载力,提高防护效果。
开合机构具有筒状部21(截面可以呈方形),筒状部21设置在沉淀池一侧,筒状部21底部接于立柱22,立柱22设置在地面,筒状部21顶部设置封盖23,筒状部21右侧靠近顶部处设置开口,开口处设置转轮24,拉索25一端接于防护网,另一端绕过转轮24,并延伸至筒体部21下方,其中,立柱22顶部处设置限位环26,限位环26一侧设置豁口26a,拉索25上分别设置打开限位部与闭合限位部。
实施例中,打开限位部具有设置在拉索处的打开柱31,打开柱31具有外螺纹,打开柱31底部设置打开突环32,打开柱31上设置打开转盘33(螺纹连接)。
实施例中,闭合限位部具有设置在拉索处的闭合柱41,闭合柱41具有外螺纹,闭合柱41底部设置闭合突环42,闭合柱41上设置闭合转盘43(螺纹连接)。
防护网安装在混凝土沉淀池入口处,形成防护,网体可以避免较大异物落入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阳阳城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云阳阳城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9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检修的混凝土进料斗
- 下一篇:混凝土沉淀池清洗装置的接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