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7611.6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60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邵玺;王增辉;张路;郭国红;李照森;李轶颖;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侯立曼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改变 风向 分流 装置 | ||
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分流板,上盖的中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弧状结构,下盖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弧状结构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其安装在防护装置内,对送风装置送入防护装置的空气进行改向,上盖与下盖之间空间形成空气流动空间,相邻分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空气流出口,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弧形结构向空气流动空间分散,然后从空气流出口流出,避免空气直接进入到防护装置内,导致医护人员的与防护装置进风口相对的部位一直处于被吹风的状态,提高防护装置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护人员为了防护自己,大多佩戴口罩,或再加以护目镜防护,这种方式防护相对局限,如头部,耳朵等部位无法防护,并且佩戴繁琐,易在医护人员面部出现压疮、压痕等问题;而传统的防护衣穿脱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整个身体处于防护衣之中,闷热无比。
因此防护头罩、防护面罩等防护装置应运而生,在防护装置外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一般包括电机、风扇、初级过滤装置、锂电池及电路板等,送风装置将空气送入防护装置内,空气直接进入到防护装置内,导致医护人员的与防护装置进风口相对的部位一直处于被吹风的状态,导致防护装置的舒适度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对空气进行分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对空气进行分流,避免空气直接吹到医护人员的面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改变风向的分流装置,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与下盖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上盖和下盖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分流板,上盖的中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弧状结构,下盖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弧状结构相对应。
分流板沿下盖端面边缘的周向设置;分流板的一端固定在下盖上,分流板的另一端与上盖接触。
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下盖上,上盖上设有与连接柱相对应的安装孔,连接柱的另一端装配到安装孔内并固定在安装孔内。
下盖的靠近上盖的一侧设有阶梯槽。
下盖的背离上盖的一侧设有凸起柱,进气孔设置在凸起柱内,凸起柱与呼吸管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气孔内安装有单向阀。
单向阀包括阀座和阀芯,阀芯安装在阀座上,阀座安装在进气孔内;阀座包括外环结构,外环结构内设有内环结构,外环结构和内环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筋;阀芯包括阀芯柱,阀芯柱的一端设有具有弹性的挡片,阀芯柱设置在内环结构内并与内环结构配合,挡片的内侧面与外环结构的端面贴合。
阀芯柱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阀芯部、第二阀芯部及第三阀芯部,第二阀芯部的外径大于第一阀芯部及第三阀芯部的外径,第二阀芯部与内环结构过盈配合,
第二阀芯部比内环结构长,第二阀芯部的长度与内环结构长度差记为L,L的范围为0.3 mm -0.5mm;挡片的内侧面与内环结构的端面接触;
第一阀芯部与第二阀芯部之间设有呈锥状的限位块,限位块的靠近挡片的一端大于其背离挡片的一端;阀座外周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凸起环,凸起环与进气孔过盈配合,进气孔内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与靠近挡片的凸起环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7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