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2212.0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3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林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计算机 网络安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壳内部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正面一端的顶部皆设置有限位槽,两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对计算机进行垂直方向减振,防止计算机受到外力振动,对内部零件的损坏,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可以对防护壳的内部和计算机的表面的热量进行排出散热,防止计算机工作产生的大量热量,计算机内部的线路烧坏,可以对计算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夹持固定,并且可以对水平方向进行减振,使得多计算机处于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极易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等技术问题。
但是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使用时,都是暴露在外界,没有对其保护的装置,即使有也是在计算机外简单加上壳体,受到外力撞击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会对计算机内部零件产生损坏,而且计算机在使用时间较长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壳体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减振的功能,还没有对计算机进行散热的功能,容易对计算机内部零件和线路的损坏,使得壳体防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防护壳内部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正面一端的顶部皆设置有限位槽,两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限位杆,两组所述限位杆的背面一端皆设置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两组连接杆的顶部皆设置有第一滑块,两组所述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滑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防护壳内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防护壳内部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外侧的两侧对称套设有第二弹簧,两组所述第二弹簧相互靠近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三滑块,两组所述第三滑块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底部皆铰接有夹持板,所述滑杆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延伸出防护壳的内部,所述防护壳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正面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散热风扇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侧的底部设置有轴承,且轴承底部与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杆和第一铰接杆正面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相互铰接。
优选的,所述仓门正面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通风口。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夹持板的底部和相互靠近的一侧皆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外侧设置有防护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林,未经刘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2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文监测的水位变化监测装置
- 下一篇:多媒体装置及移动终端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