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0235.8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14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淑义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2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赵荣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钻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箱,所述底箱上部滑动设置有安装平台,底箱上部后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板朝向底箱的一侧滑动设置有钻孔组件,所述顶板与所述钻孔组件之间通过弹性拉件相连,所述箱体上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平台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半齿轮带动安装平台在底箱上部间歇移动,在安装平台停滞于底箱上部时,半齿轮带动钻孔组件向下移动,对安装平台上部的工件进行打孔操作,随着半齿轮的持续转动,可实现工件的连续打孔处理,具有结构简单、打孔连续均匀以及打孔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时,常需要对工件进行钻孔处理,从而使得工件满足一定使用需求。目前,对于工件的钻孔大多是利用人工手持钻机进行打孔,对于一些需要连续打孔的场合,首先需要人工确认打孔间距并在工件上做出标记,这种打孔方式存在打孔效率低下以及打孔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包括底箱,所述底箱上部滑动设置有安装平台,底箱上部后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顶板,支撑板朝向底箱的一侧滑动设置有钻孔组件,所述顶板与所述钻孔组件之间通过弹性拉件相连,所述底箱上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平台底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自所述第一滑槽延伸至底箱内部并固定连接横板;所述钻孔组件侧面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伸入底箱内部,所述横板底部以及驱动杆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线性均匀分布的齿片,所述底箱内部设置有由外部电机控制转动的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与齿片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箱上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安装平台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适配的第一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钻孔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侧面的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电机输出端的钻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板顶部,所述支撑板侧面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固定板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轨相适配的第二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拉件一端与顶板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上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拉件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滑槽并与固定板固定相连,所述驱动杆包括两组相互错位设置的竖直杆以及连接两组竖直杆的水平杆,水平杆与两组所述竖直杆形成Z型结构,一组所述竖直杆位于底箱外部并与第二连杆相连,另一组竖直杆位于底箱内部,且位于底箱内部的竖直杆侧面安装齿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半齿轮带动安装平台在底箱上部间歇移动,在安装平台停滞于底箱上部时,半齿轮带动钻孔组件向下移动,对安装平台上部的工件进行打孔操作,随着半齿轮的持续转动,可实现工件的连续打孔处理,具有结构简单、打孔连续均匀以及打孔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的左视图;
图3为一种建筑工程钻孔器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淑义,未经王淑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0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票据凭证压平装置
- 下一篇: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