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悬浮静电合力输出闪时增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5235.0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1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刘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闽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5/00 | 分类号: | H02N15/00;H02N1/00;H02K44/00;B21D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地址: | 2014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 静电 合力 输出 增量 装置 | ||
磁悬浮静电合力输出闪时增量装置,包括线圈(1)、纳米高分子磁性体(2)、隔磁圈(3)、磁环(4)和芯体(5);在芯体(5)上线圈(1)外侧依次有纳米高分子磁性体(2)、隔磁圈(3)和磁环(4)。以电磁力对工作介质液体施加静态压力作为工作方式,实现增能传递,能量转换比效率高,且不会产生污染,方便精确地的实现自动控制和设备系统智能化。解决液压系统增能应用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故障频繁,维修困难以及能量消耗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磁悬浮技术获得闪时能量输出传递技术,属于能量转换及能量分配技术领域,尤其是磁悬浮静电合力输出闪时增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悬浮技术主要包括磁悬浮、光悬浮、声悬浮、气流悬浮、电悬浮、粒子束悬浮等,其中磁悬浮技术比较成熟。
磁悬浮技术,简称EML技术或EMS技术,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磁悬浮技术实现形式比较多,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自稳的被动悬浮和系统不能自稳的主动悬浮等。磁悬浮技术在铁路运输设备中得到较好的应用,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磁力支承、磁力导向和线性驱动系统组成的新型交通工具,主要有超导电动型磁悬浮列车、常导电磁吸力型高速磁悬浮列车以及常导电磁吸力型中低速磁悬浮。
钣金技术一般是将一些金属薄板通过手工或模具冲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尺寸,并可进一步通过焊接或少量的机械加工形成更复杂的零件。在钣金量增能系统领域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增液压油达到增压的目的。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才能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液压缸结构复杂,能量输入输出不成正比,密封圈易漏油。因此,造成事实上以现有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无法实现钣金量增能系统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磁悬浮静电合力输出闪时增量装置,解决液压系统增能应用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故障频繁,维修困难以及能量消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线圈、纳米高分子磁性体、隔磁圈、磁环和芯体;在芯体上线圈外侧依次有纳米高分子磁性体、隔磁圈和磁环。
尤其是,在管型的芯体上中部两侧外壁上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对称设置有线圈、纳米高分子磁性体、隔磁圈和磁环。
尤其是,在圆棒型、棱柱棒型或长板型的芯体上中部两侧外壁上由内侧向外侧依次对称设置有线圈、纳米高分子磁性体、隔磁圈和磁环。
尤其是,在圆棒型、圆管型或棱柱棒型的芯体外壁上由内向外依次绕置或套接有线圈、纳米高分子磁性体、隔磁圈和磁环。
尤其是,隔磁圈厚度为纳米高分子磁性体或磁环厚度的1/3。
尤其是,隔磁圈厚度为纳米高分子磁性体或磁环厚度的3/2。
尤其是,磁环为环状的导磁体。
尤其是,芯体为硅钢片铁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以电磁力对工作介质液体施加静态压力作为工作方式,实现增能传递,能量转换比效率高,且不会产生污染,方便精确地的实现自动控制和设备系统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线圈、2-纳米高分子磁性体、3-隔磁圈、4-磁环、5-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闽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皇闽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5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采集设备和语音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