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纹识别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4705.1 | 申请日: | 202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赛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00;E05B17/18;E05B17/22;E05B47/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王雨杰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智能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包括中空的锁体,锁体的前壁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前壁设有指纹识别器,指纹识别器外部设有滑盖,滑盖与把手的前壁滑动连接,把手的前壁向内开有滑槽,滑盖的后壁与滑块的一端固定,锁体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与锁体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外壁间隔固定有转动组件、通电组件,通电组件包括滑杆,滑杆的上方、下方设有导电块,导电块与锁体内壁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可以对指纹识别器进行了保护,避免刮擦损坏;同时本智能门锁仅在指纹识别器使用时才通电,其他时间均处于断电状态,降低了耗电量增加,减少了蓄电池更换的频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的智能识别区大多时裸露在外部,在平时使用过程中,易造成刮擦损坏,维修或更换的成本较高,间接地提高了使用成本。同时原有的智能门锁不间断的持续通电,既导致耗电量增加,又增加了蓄电池更换的频率,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指纹识别智能门锁,以对指纹识别器进行了保护,避免刮擦损坏;同时本智能门锁仅在指纹识别器使用时才通电,其他时间均处于断电状态,降低了耗电量增加,减少了蓄电池更换的频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包括中空的锁体,锁体的前壁中部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前壁设有指纹识别器,指纹识别器外部设有滑盖,滑盖与把手的前壁滑动连接,把手的前壁向内开有滑槽,滑盖的后壁与滑块的一端固定,锁体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与锁体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外壁间隔固定有转动组件、通电组件,通电组件包括滑杆,滑杆的上方、下方设有导电块,导电块与锁体内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与所述导电块侧壁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导电柱、电线,电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底部设有齿条,齿条与传动轮外部的齿轮相配合,传动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滑槽、锁体的前壁后伸入锁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轮,转动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外壁,转动轮与转动杆之间设有扭转弹簧,转动轮的外壁绕有拉绳。
进一步的,所述拉绳的一端与转动轮外壁固定,拉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固定块与所述滑块的侧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盖的前壁向内开有圆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体内设有蓄电池,所述电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对指纹识别器进行了保护,避免刮擦损坏;同时本智能门锁仅在指纹识别器使用时才通电,其他时间均处于断电状态,降低了耗电量增加,减少了蓄电池更换的频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滑盖的滑动不仅可以保护指纹识别器,还可以启动或停止智能门锁的通电或断电,操作方便,节约资源。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滑块、转动组件、通电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智能门锁的通电或断电可以被有效控制,只能门锁不会持续通电,降低了耗电量增加,减少了蓄电池更换的频率,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把手上设置圆槽,方便操作人员滑动滑盖,使用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赛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赛金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4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