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及量热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0714.3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6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生;袁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远光瑞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6 | 分类号: | G01N25/26;G01K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量热仪 自动 放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以及量热仪,包括与氧弹连通并用于对氧弹进行充氧和放气控制的阀体,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还包括设于阀体外围的外罩,外罩与阀体之间形成用于包覆在阀体外并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动的循环腔室,外罩上设有用于连通至循环腔室以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水嘴以及用于连通至循环腔室以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水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便于使量热仪体系保持温度恒定,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以及由于充氧装置本身导热散热带来的影响导致不能准确获取燃料的热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量热仪。
背景技术
量热仪是一种测量固体、液体等燃料热值的仪器设备,包括氧弹。工作时,首先在氧弹中放置待测量的燃料,然后采用充氧和放气装置(充氧仪)向氧弹内充入高压纯氧,接着点火以将燃料点着使燃料充分燃烧,燃料燃烧后产生热量,热量逐渐散发到测温腔室内,通过测温腔室内水的温度变化进而计算燃料的热值。
现有量热仪的充氧放气装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动人工充氧,就是人工用手持式充氧仪在仪器外进行充氧,在测试完成后再取出氧弹,然后再人工放气;第二种就是仪器自带的自动充氧放气装置,这个自动充氧放气装置有一部分外露设置在测温腔室的外部,外露部分与氧弹直接相连,会将氧弹内的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而且因为环境(房间内)温度的不断变化,其传递到空气中的热量是不固定的,给测温腔室内的量热系统造成不确定性。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两点:一是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使其散热相同,该方案由于控温很难达到难以实施;二是根据环境变化,做一定的补偿,此方法更接近真实值,基本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自动充氧仪由于与氧弹直接相连,且有一部分外露设置在测温腔室的外部,外露部分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从氧弹内带走不同的热量,从而影响测量体系热容量变化,造成燃料的热值计算的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包括与氧弹连通并用于对氧弹进行充氧和放气控制的阀体,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还包括设于阀体外围的外罩,外罩与阀体之间形成用于包覆在阀体外并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动的循环腔室,外罩上设有用于连通至循环腔室以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水嘴以及用于连通至循环腔室以供恒温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水嘴。
进一步地,外罩包括围板和盖板,围板围设于阀体的外围并与阀体的外壁面形成带开口的循环腔室,盖板用于封盖循环腔室的开口。
进一步地,用于量热仪的自动充氧和放气装置,还包括设于阀体和外罩之间的用于隔断循环腔室的连接段,进水嘴设于连接段的第一侧,出水嘴设于连接段的第二侧,以使恒温导热介质从连接段的第一侧流经循环腔室并朝向连接段的第二侧方向流动,进而使恒温导热介质围绕阀体的外壁面流动并均匀带走由阀体传递出来的热量。
进一步地,进水嘴设于外罩的顶部,出水嘴设于外罩的底部。
进一步地,阀体包括径向穿过围板和连接段的用于氧弹充氧的进气嘴以及径向穿过围板和连接段的用于氧弹放气的放气嘴。
进一步地,阀体包括本体、放压气杆、密封套以及复位件,本体内设有中通空腔,放压气杆可轴向滑动地设于中通空腔内,通过放压气杆将中通空腔沿轴向依次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密封套和复位件均设于第二腔室内,密封套的第一端套设于放压气杆上并抵靠在放压气杆的台阶部,密封套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容纳氧弹的弹帽的容纳孔,放压气杆用于沿轴向向下滑动以推动密封套向下滑动至与氧弹连通,复位件用于带动密封套沿轴向向上滑动以使密封套与氧弹脱离,放气嘴与第二腔室连通,进气嘴与第一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放压气杆与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远光瑞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远光瑞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0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