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风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9620.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琳;朱延涛;李奇伟;韩志军;华兴鲁;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9/00 | 分类号: | B04C9/00;B04C5/04;B04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侯永帅 |
地址: | 0575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单元、分离单元、排气单元和排尘单元;入口单元用于将含尘气体引入分离单元,分离单元用于将含尘气体分离为固体和气体,排气单元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气体,排尘单元用于排出分离后的固体;入口单元位于分离单元上部并与分离单元相连通,排气单元与分离单元的顶部相连通,排尘单元与分离单元的底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能够降低颗粒从排气管排出的机率,延长了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的运动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用途广泛,是最有效的工程设备之一,它是通过入口结构的设计使得气流进入分离体内,并利用气固两相离心力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的静止装置。它以其结构简单、性能优良、耐高温高压等优点逐渐在石油化工、燃煤发电、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占有一定地位。
旋风分离器内部是复杂三维、两相湍流流动。其内部主流结构为双漩涡结构,并伴随着环形空间处的纵向环流、升气管低端的短路流以及排尘口附近的偏流等局部二次流。这些二次流的存在使得旋风分离器主流紊乱,压降变大,颗粒运行轨迹杂乱甚至造成颗粒直接从排气管中逃逸,最终影响颗粒的分离,降低了分离性能,进而导致现有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用以解决现有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入口单元、分离单元、排气单元和排尘单元;
入口单元用于将含尘气体引入分离单元,分离单元用于将含尘气体分离为固体和气体,排气单元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气体,排尘单元用于排出分离后的固体;
入口单元位于分离单元上部一侧并与分离单元相连通,排气单元与分离单元的顶部相连通,排尘单元与分离单元的底部相连通;
排气单元包括排气管和与排气管同轴布置的旋转筒,旋转筒的周向均匀分布条形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条形凸起与旋转筒的相交处光滑过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旋转筒的转动方向与分离单元内含尘气体的旋转方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旋转筒转动的速度可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排气管包括位于分离单元外部的外排气管和位于分离单元内部的内排气管,内排气管和外排气管的一端相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排气管的高度为入口通道高度的1-1.5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旋转筒的高度为内排气管的高度的1-1.1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离单元包括分离筒,分离筒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圆柱筒和锥形筒;
圆柱筒的一端与锥形筒的一端相连通,圆柱筒的另一端与排气单元相连接,锥形筒的另一端与排尘单元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圆柱筒和锥形筒同轴并能够以相同的轴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排气管位于旋转筒内,且内排气管的顶部与旋转筒的顶部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分离器设置旋转筒,由于旋转筒的转动,将圆柱筒顶部的“顶灰环”以及排气管底部“滞留层”的颗粒甩向分离筒的内侧壁,破坏“顶灰环”和“滞留层”,使颗粒与圆柱筒壁面碰撞,沿着壁面往下落,达到了二次分离,提升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96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夯土墙边角夯实器的夯头
- 下一篇:一种金属熔炼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