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8053.0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薛玲玲;钱红芳;唐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玲玲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复使用 鼻胃管 固定 装置 |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和粘贴部件,所述的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为贴合人体鼻子外形设计的罩体结构,可经蒸汽消毒后重复使用,且根据使用者进行定制;所述粘贴部件包括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底部固定敷贴和脸部固定敷贴,所述鼻部可粘贴透气敷贴为贴合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内壁的双面胶贴,所述底部固定敷贴通过连接部连接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靠近鼻孔一端,用于固定鼻胃管,所述脸部固定敷贴粘贴于一体式鼻胃管固定软硅胶模型鼻翼位置分,用于二次固定鼻胃管。所述的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以解决鼻胃管固定效果不好,且易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问题,降低鼻胃管滑脱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鼻胃管的置入是临床上提供肠内营养、进行胃肠减压等的常用方法,由此带来的鼻胃管固定问题也是临床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单纯胶布交叉鼻部固定,到后来的脸颊二次固定,虽然临床上在不断地改善固定方式,以期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但鼻胃管脱落问题仍屡见不鲜,同时因固定不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损伤。
胶布固定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因其接触面积小,且鼻尖油脂分泌旺盛,胶布易在鼻部出汗后松动,最终导致管道滑脱。另外,胶布固定后痕迹较难清除,若清除不当可能还会导致皮肤黏膜损伤。
中国专利文献:CN201820418527.X,申请日期2018.03.27,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固定调节器、耳后胶条、固定扣、橡皮环、鼻胃管;所述的固定带通过对折的方式与鼻胃管之间通过橡皮环连接固定;所述的固定调节器设于折叠后固定带两端的交汇处;所述的耳后胶条设于折叠处两端的固定带上;所述的固定扣上设有卡头和卡孔;所述的固定扣本体呈长条状,环绕于固定带和鼻胃管上,且设于鼻胃管近端一侧。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424990.2,申请日期2013.07.17,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为一可移动式的位置固定装置,其包括一用于容纳鼻胃管通过的通道和一锁定鼻胃管位置的固定机构;在固定机构上设有翼带。
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0656288.2,申请日期2016.06.28,专利名称为:鼻胃管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鼻胃管固定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夹持部呈空心圆筒状,靠近皮肤的一侧具有竖直方向的贯穿裂口,用于夹持鼻胃管;两个固定部,厚度为3mm-5mm,分别设置于与所述夹持部的两个侧面上;两个固定部靠近皮肤一侧表面分别设有粘帖域,用于将所述鼻胃管固定装置粘帖在人体皮肤表面。
上述专利文献均在鼻胃管固定装置方面提出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鼻胃管固定过程中,需增加其固定装置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固定的稳妥性,但同时又要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减少皮肤黏膜损伤,而固定装置的一次性使用则会增加医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鼻胃管固定装置,以解决鼻胃管固定效果不好,且易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问题,降低鼻胃管滑脱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玲玲,未经薛玲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8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管箱缓存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止挡滚子的离心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