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裂用高浓度速溶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4482.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明;张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原市胜源宏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2;B01F5/06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百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8 | 代理人: | 白海军 |
地址: | 138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裂用高 浓度 速溶 聚合物 乳液 生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裂用高浓度速溶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涉及油田压裂技术领域。聚合反应釜的上部分别连接有水相反应釜、油相反应釜和引发剂加料罐,水相反应釜上设有固体加料口和液体进料口,油相反应釜上设有乳化剂进料口和油进料口,所述的液体进料口、乳化剂进料口、油进料口的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水相反应釜和油相反应釜的管道上均连接有计量泵、流量计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计量泵、流量计精确控制水相、油相进料配比,聚合过程中可精确调节引发剂的加入量,控制反应速度,氧含量探测仪检测聚合反应釜顶部的氧气含量,确保聚合反应顺利发生,通过温度变送器探测反应釜内的温度,及时调整冷却水量,保持反应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压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压裂用高浓度速溶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田压裂作业目前已经作为主要增产措施在各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水基压裂液是指破胶后无不溶物或不溶物极低的压裂液,传统水基压裂液体系,主要组分包括稠化剂、交联剂、及其他助排剂、粘土稳定剂等配套添加剂。其中稠化剂是压裂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压裂施工速度及压裂施工的效果,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生产的产品属于压裂用乳液型稠化剂,该产品溶解速度快,可直接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缩短了现场配液及施工流程,克服了固体粉状稠化剂溶解时间长、施工等待时间长的缺陷。该装置生产的产品不但溶解速度快,而且耐温抗盐抗降解,稳定时间长,携砂能力强,岩心伤害率小,现有的压裂用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一般采用配料与聚合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完成,且聚合反应釜搅拌效率较低,造成了乳化不均匀,最终产品质量较差,聚合转化率也偏低,为提高产品质量,有必要对压裂用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裂用高浓度速溶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裂用高浓度速溶聚合物乳液生产装置,包括聚合反应釜,所述聚合反应釜的上部分别连接有水相反应釜、油相反应釜和引发剂加料罐,所述聚合反应釜的下部别设置有氮气输入管和卸料阀,所述聚合反应釜和油相反应釜的外部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的外部覆有保温层,所述夹套连接有供冷冻水通入的管道;
水相反应釜上设有固体加料口和液体进料口,油相反应釜上设有乳化剂进料口和油进料口,所述的液体进料口、乳化剂进料口、油进料口的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
水相反应釜和油相反应釜的出口管道上均连接有计量泵,计量泵出口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和单向阀,两个管道通过单向阀后回合成一个管道通过串联一个静态混合器后进入聚合反应釜;
引发剂加料罐连接聚合反应釜的管道上设有计量泵和流量计;
水相反应釜和油相反应釜上均设有搅拌器。
聚合反应釜顶部设有氧含量探测仪和压力表,氮气输入管上设有电磁阀。
聚合反应釜和油相反应釜的侧壁上均设有温度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计量泵精确控制水相、油相进料配比,通过流量计反馈信号及时调整计量泵的控制频率,调整加料量,单向阀防止各加料管道内的液体互相串流,造成配比不准确,两个管道内的液体经过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聚合反应釜,引发剂加料罐连接聚合反应釜的管道上设有计量泵和流量计,聚合过程反应中可精确调节引发剂的加入量,控制反应速度,通过各加料口的计量泵精确各反应釜中的进料配比,提高产品质量,氧含量探测仪检测聚合反应釜顶部的氧气含量,检测氧气含量低于设定值后,关闭电磁阀,氮气置换停止,加入引发剂,确保聚合反应顺利发生,通过温度变送器探测反应釜内的温度,及时调整冷却水量,保持反应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原市胜源宏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松原市胜源宏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4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