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件涂料脱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4023.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2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青;李彬;陈庆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驰(上海)机械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2 | 分类号: | B01D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涂料 脱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涂料脱泡装置,包括立柱和机头,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机头固定在立柱上,机头一侧固定有主电机和真空泵,机头另一侧安装有搅拌轴,主电机输出端固定有主动皮带轮,搅拌轴顶端固定有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搅拌轴伸入物料筒中,搅拌轴底端固定有分散盘,物料筒的筒盖连接在气缸的活塞端,气缸固定在机头上,筒盖上开设有抽真空口,抽真空口通过真空管连接真空泵,筒盖上装设有真空传感器和排气比例阀;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汽车内饰件上涂料中因气泡的存在而造成的在物料表面形成的坑洼和色差,以及造成废品产生和降低产量和效率的问题,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物料内脱泡干净,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脱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内饰件涂料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涂料脱泡技术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有直接在搅拌机中用真空泵抽真空的;有用输送泵抽取物料到密封的罐内,通过真空泵以及离心旋转进行脱泡等的方式。
对于涂料中气泡存在要求不高,产量比较低,以上的控制方式显然可以满足其低端的要求。但是对于在特殊运用场合中,比如说汽车内饰件涂料,那么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设备,显然无法满足其要求。因为应用在汽车内饰件上涂料,其涂料是用在牛皮纸等特殊物料的表面上,其加工工艺是将本色的物料浸润到脱泡过的涂料上,然后经过烘干、收集、剪切等步骤,最终成形。产品的品质主要是在烘干工序上,烘干工序品质则取决于物料上的涂料,而涂料中气泡的残余量多少最终决定了品质。如果气泡存在多,那么在烘干工艺中因为气泡的破裂会在物料表面形成坑洼和色差的存在,造成废品的产生,同时降低了产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涂料脱泡装置,避免了汽车内饰件上涂料中因气泡的存在而造成的在物料表面形成的坑洼和色差,以及造成废品产生和降低产量和效率的问题,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物料内脱泡干净,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汽车内饰件涂料脱泡装置,包括立柱1和机头9,所述立柱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机头9固定在立柱1上,所述机头9一侧固定有主电机4和真空泵6,所述机头9另一侧安装有搅拌轴17,所述主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皮带轮7,所述搅拌轴17顶端固定有从动皮带轮10,所述主动皮带轮7与从动皮带轮10通过皮带8相连,所述搅拌轴17伸入物料筒16中,所述搅拌轴17底端固定有分散盘18,所述物料筒16的筒盖15连接在气缸11的活塞端,所述气缸11固定在机头9上,所述筒盖15上开设有抽真空口12,所述抽真空口12通过真空管5连接真空泵6,所述筒盖15上装设有真空传感器13和排气比例阀14。
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机4、真空泵6、气缸11、真空传感器13、排气比例阀14分别通过线路连接触摸屏3,触摸屏3固定在立柱1上。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1上固定有夹紧装置2,所述夹紧装置2用于固定物料筒16。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盘18设置为边缘有锯齿片的圆盘且锯齿片上下依次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盘18的盘体外圆周上均布有若干上切割片和若干下切割片,所述上切割片与下切割片交错排列,所述盘体的中心通过通孔与搅拌轴17连接,且在盘体上围绕通孔均布有若干S形孔。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真空泵对物料筒盖和物料筒盖紧密封后形成的密闭空间进行抽真空操作,分散机进行低速搅拌以帮助进行脱泡工作,排气比例阀进行筒内气体排放,真空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真空度的数值,整个过程由分散机的高低速不同时间的切换,同时再配合真空比例阀的开度控制来实现,具有操作简单,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物料内脱泡干净,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即提供了一个对真空脱泡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避免了汽车内饰件上涂料中因气泡的存在而造成的在物料表面形成的坑洼和色差,以及造成废品产生和降低产量和效率的问题,且产品适用度广泛,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驰(上海)机械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耐驰(上海)机械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4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热炉煤气回收辅助太阳能热发电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