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急诊科用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2117.8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涛;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涛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A61L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地址: | 610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急诊科 听诊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急诊科用听诊器,包括胸件、胶管、耳件、安装条、滑动机构、连接板、杀菌灯、开关、纽扣电池、让位机构、驱动机构,该急诊科用听诊器,首先通过该装置的杀菌功能,可对听诊器的胸件工作面进行杀菌处理,医护人员再通过对驱动机构的使用,使得滑动机构连同该装置的杀菌功能展开,即将胸件的工作面暴露于外界,以此便于医护人员将胸件杀菌后的工作面与患者相接触,进而给患者进行听诊治疗,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可避免患者之间细菌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诊器,尤其涉及急诊科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急诊科的听诊器用于不同病种的患者使用,即听诊器的听诊面极易滋生细菌,目前,传统的听诊器未有杀菌功能,易导致患者之间出现细菌交叉感染,对患者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急诊科用听诊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急诊科用听诊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急诊科用听诊器,包括胸件、胶管以及耳件组成的听诊器,还包括安装条、滑动机构、连接板、杀菌灯、开关、纽扣电池、让位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的胸件外部上端滑动套设有安装条,所述的安装条内部左右两侧滑动设有滑动机构,所述的滑动机构一端固设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顶部固设有杀菌灯,所述的连接板顶部外侧固设有开关,所述的连接板内部底端固设有纽扣电池,所述的胸件外部上端固定套设有让位孔机构,所述的胸件顶部固设有驱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的滑动机构滑销以及第一弹簧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条左右两侧滑动贯穿有滑销,所述的滑销一端固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与安装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让位机构由连接环以及第二弹簧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胸件外部上端固定套设有连接环,所述的连接环底部左右两侧固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与安装条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安装套、推杆、第三弹簧、指环以及软管组成。
进一步,所述的胸件顶部固设有安装套,所述的安装套顶部滑动贯穿有推杆。
进一步,所述的推杆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的第三弹簧与胸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胸件前后两端固设有指环,所述的胸件下端左右两侧固定贯穿有软管,所述的软管另一端固定贯穿于安装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急诊科用听诊器,首先通过该装置的杀菌功能,可对听诊器的胸件工作面进行杀菌处理,医护人员再通过对驱动机构的使用,使得滑动机构连同该装置的杀菌功能展开,即将胸件的工作面暴露于外界,以此便于医护人员将胸件杀菌后的工作面与患者相接触,进而给患者进行听诊治疗,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可避免患者之间细菌交叉感染的现象发生,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急诊科用听诊器的主视图;
图2是安装条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驱动机构的内部剖视图;
图4是连接板的内部剖视图;
图5是急诊科用听诊器的电路图。
胸件1、胶管2、耳件3、安装条4、滑动机构5、连接板6、杀菌灯7、开关8、纽扣电池9、让位机构10、驱动机构11、滑销12、第一弹簧13、连接环14、第二弹簧15、安装套16、推杆17、第三弹簧18、指环19、软管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涛,未经张春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2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牲畜养殖用喂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砂机的钢砂灰尘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