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6363.2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6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郭毅军;陈亚洁;刘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刚;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窥镜 辅助 摄像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及内窥镜,所述辅助摄像机构用于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主镜管上,所述辅助摄像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摄像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内窥镜的主镜管连接,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在内窥镜的主镜管上,以便于镜头后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避免不断进出术区的器械造成镜头后方的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的“误损伤”,从而为术中器械安全进出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颅内镜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颅内和颅底深部。但跟经鼻颅底不同,经颅内镜往往需要跨越神经和/或血管。术中内镜一旦被支撑臂固定,镜头后方便成了“盲区”,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断进出术区的器械极易造成镜头后方的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的“误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以便于监视术中器械进出,避免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所述辅助摄像机构用于安装在所述内窥镜的主镜管上,所述辅助摄像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摄像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内窥镜的主镜管连接,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组件上。
上述结构,便于安装在内窥镜的主镜管上,以便于镜头后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避免不断进出术区的器械造成镜头后方的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的“误损伤”,从而为术中器械安全进出提供保障。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和设置在连接座上的锁紧结构,所述摄像头安装在连接座上,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将连接座与内窥镜的主镜管之间锁紧。
可选地,所述锁紧结构为弹性夹紧机构或者刚性夹紧机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呈环形,所述锁紧结构为沿连接座周向设置的多组滚珠弹簧组件,各组所述滚珠弹簧组件包括一个滚珠和一个弹簧;各组的所述滚珠部分地穿出所述连接座的内侧面,各组的所述弹簧用于将对应的滚珠向主镜管的外壁压紧。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径向贯穿所述连接座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端的孔径小于滚珠的直径,该安装孔内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连接座螺纹连接、焊接或粘接,所述弹簧抵在支撑座与滚珠之间。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通过线缆连接有主机接头;所述摄像头或连接组件上设置有照明元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主镜管以及设置在主镜管前端的镜头,还包括所述的用于内窥镜的辅助摄像机构,所述辅助摄像机构安装在所述主镜管上,用于监控镜头后方区域。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主镜管前端的镜头显示手术区域的情况;通过辅助摄像机构实时监控镜头后方的“盲区”,避免不断进出术区的器械造成镜头后方的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的“误损伤”,从而为术中器械安全进出提供保障。
可选地,所述辅助摄像机构可沿主镜管长度方向调节地安装在主镜管上,或者固定安装在所述主镜管上。
可选地,所述辅助摄像机构安装在主镜管的中部或后部,且位于主镜管的镜头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从主镜管端部装入并套在主镜管外,或者所述连接组件从主镜管侧向装入并夹持在所述主镜管外。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在内窥镜的主镜管上,以便于镜头后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避免不断进出术区的器械造成镜头后方的神经、血管及重要结构的“误损伤”,从而为术中器械安全进出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辅助摄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刚;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杨刚;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6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