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2030.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楚叶波;胡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4 | 分类号: | B01D53/54;B01D53/75;B01D53/79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薛寓怀 |
地址: | 2231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 尾气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属于浓硝酸尾气回收技术领域,该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部件,所述第一吸收部件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一储槽,所述第一吸收塔底部外侧连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吸收塔顶部外侧连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吸收塔内设有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第一储槽通过第一回流管与第一喷淋系统相连,所述第一回流管与第一储槽之间设有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一吸收塔底部通过第一出液管与第一储槽顶部相连。该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可对浓硝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使其生成可用于二次使用的硝酸盐,使排出的尾气中不含有毒成分;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还能节约原料,实现了节能环保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浓硝酸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
在浓硝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中绝大部分是硝酸蒸汽,还有少部分硝酸盐蒸汽。硝酸溶液及硝酸蒸汽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与硝酸蒸汽接触具有很大危险性。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气,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人在低于12 ppm(30 mg/m³)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因此需要对浓硝酸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员生命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该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可对浓硝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使其生成可用于二次使用的硝酸盐,使排出的尾气中不含有毒成分;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还能节约原料,实现了节能环保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浓硝酸尾气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吸收部件,所述第一吸收部件包括第一吸收塔和第一储槽,所述第一吸收塔底部外侧连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吸收塔顶部外侧连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吸收塔内设有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第一储槽通过第一回流管与第一喷淋系统相连,所述第一回流管与第一储槽之间设有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一吸收塔底部通过第一出液管与第一储槽顶部相连。第一进气管设于第一吸收塔底部,第一出气管设于第一吸收塔顶部,因尾气为热气,热气会上升,这样吸收塔对尾气中硝酸的吸收比较充分。第一储槽用于储防碱液;第一吸收塔内的吸收液可通过第一出液管流入第一储槽内进行循环利用,直至碱液完全变成硝酸盐,再对碱液进行更换,生成的硝酸盐可用于作为其他原料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系统包括一组均匀平行分布的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一端与第一回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喷淋管下侧设有一组均匀排列的第一喷头。第一喷头可使尾气中的浓硝酸与碱液充分接触,吸收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吸收部件,所述第二吸收部件包括第二吸收塔和第二储槽,所述第二吸收塔底部通过第一出气管与第一吸收部件相连,所述第二吸收塔顶部外侧连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吸收塔内设有第二喷淋系统,所述第二储槽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第二喷淋系统相连,所述第二回流管与第二储槽间设有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二吸收塔底部通过第二出液管与第二储槽顶部相连。第二吸收部件可对第一吸收部件排出的气体进行进一步吸收,可提高吸收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系统包括一组均匀平行分布的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一端与第二回流管相连,所述第二喷淋管下侧设有一组均匀排列的第二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2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