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1046.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文;常浩;朱啸林;刘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艳文 |
主分类号: | F01P11/06 | 分类号: | F01P11/06;F01P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练兰英 |
地址: | 25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冷却装置中的散热器上,确保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能正常的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有隔尘机构,所述隔尘机构包括设在散热器正面两侧竖向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壁面上在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倒V形槽,并在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与倒V形槽相对应的倒V形板,所述倒V形板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倒V形槽内;所述倒V形板位于向下弯折的位置均设有沿倒V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孔,所述第一条孔内插设有挡尘网;所述安装板的上部设有控制挡尘网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的功能复杂性日益提高,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法规要求日益严格,市场竞争全球化,用户对整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排量要求越来越低。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证发动机在最佳温度下运行,因此对发动机设有冷却装置对其进行散热处理,现有的冷却装置主要采用水冷方式,主要包括水箱、水泵、温度检测器、散热器和风机,通过水循环将产生的热量通过水泵注入到散热器内,再利用风机将热量带入到大气中,实现对发动机的冷却散热。在散热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灰尘、树叶碎屑等杂物吸附在散热器上,这些杂物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散热器水箱的散热,严重的会导致发动机的整个冷却装置的故障;并且现有的散热器固定安装在车头的内部,不便于清理灰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冷却装置中的散热器上,确保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能正常的工作。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有隔尘机构,所述隔尘机构包括设在散热器正面两侧竖向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对的壁面上在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等间距的倒V形槽,并在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与倒V形槽相对应的倒V形板,所述倒V形板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倒V形槽内,位于V形槽的上下两侧的安装板表面上均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倒V 形板位于弯折的位置均设有沿倒V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孔,所述第一条孔内插设有挡尘网,所述挡尘网的两侧插设在导向槽内;所述安装板的下部设有控制挡尘网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安装板内部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挡尘网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条孔;所述安装腔位于第二条孔上方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安装腔顶部之间填充有热膨胀物体;所述活塞的下表面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端穿设在安装腔底部设置的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安装腔的底壁上,顶端固定在活塞的下表面;所述活塞的下表面还设有L形连接杆,所述L形连接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从第二条孔穿出并与挡尘网的底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与散热器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沿安装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燕尾槽,并在散热器的侧壁上设有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榫。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方设有一块与两块安装板上表面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安装板下方设有一块与两块安装板下表面相连的第二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树叶碎屑、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冷却装置中的散热器上,确保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能正常的工作;具体来讲,安装板之间设有倒V形板,相邻的两个倒V形板之间构成一个倒V 字形的通道,外界的树叶碎屑等较大的杂物可被阻挡在倒V形板外,防止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到倒V字形的通道内;并且在所述倒V形板位于弯折的位置均设有沿倒V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孔,所述第一条孔内插设有挡尘网,挡尘网可将灰尘等体积较小的杂物阻挡在挡尘网的外侧;能有效避免树叶碎屑、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冷却装置中的散热器上;其次,在安装板的上部设有控制挡尘网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可防止挡尘网在使用过程中其外侧表面上堆积的较多灰尘而堵塞挡尘网的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艳文,未经徐艳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1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职业卫生采样用粉尘采样器
- 下一篇:一种石油产品开口闪点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