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动物实验用动脉插管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6488.7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9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金会艳;边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15 | 分类号: | A61B5/0215;A61B5/153;A61D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实验 动脉 插管 引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小动物实验用动脉插管引导装置,包括手持端(1),手持端(1)末端连接中空细锥体状的针头(2),在针头(2)外侧设有滑槽(21)和滑块结构(22),且滑块结构(22)与针头(2)内的针芯(3)相连接,滑块结构(22)带动针芯(3)伸出针头(2)外或缩回针头(2)内,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不损伤血管,适用于各种类似的小动物动脉插管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动物实验用动脉插管引导装置,用于小动物进行动脉插管时引导插管的实验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插管是一项常用的实验技术,如当直接测量血压或者采集动脉血样本进行相关指标分析时,往往需要在动脉血管上剪一个切口,然后插入插管。在小动物动脉血管上剪切口后,插管段血液流失,血管塌陷等原因导致切口不易找到。而且随着实验动物个体减小,动脉管径逐渐变小,动脉插管操作难度逐渐加大。
目前在进行小动物动脉插管时,常用方法是使用眼科镊辅助提起血管切口上缘,然后进行插管。但是对于血管管径较细的家兔股动脉,甚至个头更小实验动物的动脉,当剪开血管壁后,由于切口不易找到,因此使用眼科镊提起切口上缘的辅助操作难度也大。当操作不当时可造成插管中实验动物大出血,甚至危机生命,导致实验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动物实验用动脉插管引导装置。
具体采用了以下设计结构及设计方案:
一种小动物实验用动脉插管引导装置,包括手持端(1),手持端(1)末端连接中空细锥体状的针头(2),在针头(2)外侧设有滑槽(21)和滑块结构(22),且滑块结构(22)与针头(2)内的针芯(3)相连接,滑块结构(22)在滑槽(21)内滑动,由此带动针芯(3)伸出针头(2)外或缩回针头(2)内。
优选的,所述手持端(1)由锥体状的针柄(11)和圆柱状的引导针体(12)组成。
优选的,所述手持端(1)和针头(2)之间通过转动铰接连接,且针头(2)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锥体状的针柄(11)连接圆柱状的引导针体(12)作为手持端(1),在手持端(1)末端连接中空细锥体状的针头(2),在针头(2)外侧设有滑槽(21)和滑块结构(22),且滑块结构(22)与针头(2)内的针芯(3)相连接,滑块结构(22)在滑槽(21)内滑动,带动针芯(3)伸出针头(2)外,用针芯(3)刺破血管壁(4),再滑动滑块结构(22)带动针芯(3)缩回针头(2)内,针头(2)顺着血管壁(4)内壁划入扩大穿刺口;手持端(1)和针头(2)之间通过转动铰接连接,使用时可调整引导针体(12)与针头(2)之间的角度,便于提起穿刺口,实现将插管放入血管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针头外侧设置滑槽和滑块结构,由滑块结构带动针芯伸出或缩回,免去在动脉上剪切口的操作,直接刺破血管,不会损伤血管,通过针头扩张穿刺口,并且针头和手持端之间采用能调整角度的铰接,便于提起穿刺口,使操作简单化,提高插管效率和成功率,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难度较大的小动脉插管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头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号:1—手持端;11—针柄;12—引导针体;2—针头;21—滑槽;22—滑块结构;3—针芯;4—血管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64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煤气呼吸器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