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3357.3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8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平;姚国华;吕子文;曾文红;许竞;唐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江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缸和人工湿地池,所述反应缸分为过滤腔和好氧池,所述过滤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粗滤层,下层为生化反应层,所述生化反应层内嵌有生化填料板,所述生化反应层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粗滤层通过抵接在抵接板上的筛网与所述生化反应层隔开。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缸外壁的箍环进行吊装安装在地下,安装方便,同时筛网为简单的抵接在所述过滤腔内,在维护的时候直接起吊将所述筛网吊出过滤腔的上端口进行检查即可,维护和出渣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生化生化反应层和好氧池的反应后有机物进行完全的分解,再通过人工湿地池内的植物的吸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在农村或者没有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的用户均需要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设备,人工湿地刚好适合农村小用户进行对生活污水的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粗滤层对污水进行粗渣滓进行粗过滤,然后通过设在生化生化反应层里的生化填料进行生化反应,同时加上曝气管的曝气对污水进行有机物代谢,在过滤腔内反应完毕以后,继续将污水通过好氧池将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好氧代谢,然后将反应后的污水排放到人工湿地池通过植物的吸收,最后在人工湿地池对完全反应后的生活污水进行排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反应缸外壁的箍环进行吊装安装在地下,安装方便,同时筛网为简单的抵接在所述过滤腔内,在维护的时候直接起吊将所述筛网吊出过滤腔的上端口进行检查即可,维护和出渣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生化生化反应层和好氧池的反应后有机物进行完全的分解,再通过人工湿地池内的植物的吸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缸和人工湿地池,所述反应缸分为过滤腔和好氧池,所述过滤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粗滤层,下层为生化生化反应层,所述生化反应层内嵌有生化填料板,所述生化反应层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粗滤层通过抵接在抵接板上的筛网与所述生化反应层隔开,所述生化反应层与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一燕尾滗水器连通,所述生化填料板设在所述第一燕尾滗水器与所述第一曝气管之间,所述好氧池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曝气管,所述好氧池通过导流管与人工湿地池连通,所述人工湿地池内设有植物种植架,所述人工湿地池通过第二燕尾滗水器排出净化后的污水。
进一步,所述植物种植架上开设有若干植物种植空洞。
进一步,所述反应缸的外表面架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缸相匹配的半圆形箍环,所述半圆形箍环上设有吊装拉耳。所述固定底座为两个,分别设在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好氧池的外表面。在安装的时候直接通过吊车用绳索套住拉耳,缓降放入安装坑内即可稳定安装。
进一步,所述反应缸与人工湿地池均采用玻璃钢材质。玻璃钢耐腐蚀,强度高,适合恶劣环境的污水处理装置。
进一步,所述筛网与所述抵接板抵接的一端为坡面,平整的坡面利于沉积污水中的渣滓,在用小型挖机进行出渣的时候方便小型挖斗铲渣更干净,避免渣滓沉积在筛网上,不方便挖斗铲渣,平整的坡面能提高出渣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江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江建筑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3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