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动变光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0267.0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7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刘树臣;任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B60S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01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动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变光控制装置,中央处理器通过与光感模块连接,获取环境光线强度;中央处理器通过与摄像头连接,获取汽车行驶前方的光线强度;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开关电路连接汽车灯光开关;中央处理器获取的环境光线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电路动作,控制汽车灯光开关动作,开启汽车灯光;中央处理器通过变光控制电路与变光电机连接,中央处理器通过摄像头获取的汽车行驶前方的光线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变光控制电路控制变光电机运行,将当前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能实现自动控制,实现远光灯切换成近光灯,会车结束后中央处理器控制电机重新接通变光开关远光灯触点,恢复远光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光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也逐年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已达一定的数量级。庞大的汽车数量给道路交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加剧了行车事故的发生。特别是视线不好的情况下比如晚上,据统计,夜间行车事故率一般比白天高2倍以上。而其中除去夜间本来视线不佳的客观因素外,开启远光灯行车,会车时未及时切换成近光,使其他驾驶者造成眩目而产生事故是主要原因。
目前,大部分品牌的车辆在这一功能设置上尚属空白,有个别品牌研发了动态大灯的功能,可实现类似防眩目功能,该动态大灯是在远光灯前部安装了楔形遮光片,大灯总成上集成了电机,电机带动遮光片转动遮住部分远光光束实现防眩目,集成该功能的大灯总成维修更换的成本在1万元以上,维修保养的成本过高,也使得该功能仅在该品牌B级车顶配车型上使用,用户数量很少。
另外,还有个别实现类似功能的专利中,是通过改变灯光控制单元的信号实现,这种方式的实现由品牌厂家在车辆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较为容易,车辆销售后再做技术改变较困难,改动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变光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光感模块、摄像头、控制开关电路,变光控制电路、变光电机以及用于给装置内部元件供电的电源模块;
中央处理器通过与光感模块连接,获取环境光线强度;
中央处理器通过与摄像头连接,获取汽车行驶前方的光线强度;
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开关电路连接汽车灯光开关;中央处理器获取的环境光线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电路动作,控制汽车灯光开关动作,开启汽车灯光;
中央处理器通过变光控制电路与变光电机连接,中央处理器通过摄像头获取的汽车行驶前方的光线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变光控制电路控制变光电机运行,将当前远光灯变为近光灯。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变光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电阻 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
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1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以及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2发射极,三极管Q3集电极,三极管Q5 发射极,三极管Q6集电极,三极管Q8集电极分别接电源;
三极管Q1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基极;
三极管Q3发射极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4基极;
三极管Q6发射极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5基极;
三极管Q8发射极通过电阻R7连接三极管Q7基极;
三极管Q4发射极和三极管Q7发射极分别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0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