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9547.X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鸿巨升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48 | 分类号: | B25B13/48;B25B13/50;B25B23/16;B60B3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620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一 辐条 扳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其结构包括辐条扳手体、防滑贴层、下U型槽、上U型槽、上扳头、挂钩槽、第一直径槽、第二直径槽、第三直径槽、下扳头、第四直径槽、第五直径槽、第六直径槽,下U型槽内部两端安装于第一直径槽,本实用新型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结构上自行车轮毂上设置有数个辐条当试用过久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且损坏,进而不同尺寸辐条的需要不同规格的辐条扳手体进行调节,且在辐条扳手体外端还设置有防滑贴层使得在操作过程中更好的用力避免出现滑动现象,当需要1.8MM的可以用下U型槽内部的第一直径槽进行调节,且不同的自行车配置的辐条规格也不同当需要2.0MM的可以用第二直径槽进行维修拆卸或者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属于自行车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车轮一般包含以下结构特征,轮毂、外轮胎、内轮胎、位于轮毂中心的轴承座,设在轴承座与轮毂之间的车轮辐条,其中,车轮辐条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辐条,其横截面呈圆形,辐条整体呈长条形状,另一部份是条帽,条帽一端设有帽沿以使其可以卡扣在轮毂外侧,条帽另一端设有横截面呈方形以便拧动的矫正调整部。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044359.X的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包括有利于手持的座体,安装于座体内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扳手齿轮,扳手齿轮上设有与自行车辐条的条帽相配合的方形孔,扳手齿轮上还设有与方形孔连通的沉孔,沉孔内安装有用于卡装自行车辐条的衬环套,衬环套上设有与自行车辐条外径相当的圆形卡孔,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辐条需要多种工具进行调节,导致增加了工具多样的操作繁琐性,使得降低了在维修过程的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不同尺寸大小的自行车辐条需要多种工具进行调节,导致增加了工具多样的操作繁琐性,使得降低了在维修过程的便捷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六合一辐条扳手,其结构包括辐条扳手体、防滑贴层、下U型槽、上U型槽、上扳头、挂钩槽、第一直径槽、第二直径槽、第三直径槽、下扳头、第四直径槽、第五直径槽、第六直径槽,所述下U型槽内部两端安装于第一直径槽,所述挂钩槽嵌入安装于辐条扳手体内,所述上U型槽与上扳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五直径槽设置在上U型槽内部同一水平上,所述下扳头与下U型槽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扳头和下扳头与辐条扳手体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U型槽内侧两端与第二直径槽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直径槽与下U型槽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辐条扳手体左右两端设置有防滑贴层。
进一步地,所述上扳头内侧设置有第六直径槽,所述上U型槽底部内侧与第四直径槽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直径槽和第五直径槽和第六直径槽三个设置在上U型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径槽和第二直径槽和第三直径槽设置在下U型槽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贴层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防滑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扳头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鸿巨升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鸿巨升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95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