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历史建筑水磨石踏步口修复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5906.6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9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向南;周亮;黄科;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历史 建筑 水磨石 踏步 修复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水磨石踏步口修复构造,属于建筑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部与修复部,本实用新型对水磨石踏步口基层加固及面层修复,使得修复后的踏步口与修复前的踏步形成一个整体,不仅恢复原始线脚造型,并且充分保证了修复后的踏步整体牢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历史建筑水磨石踏步口修复构造。
背景技术
古建筑景区由于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游客,因此水磨石踏步容易产生缺损,造成各种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针对水磨石楼梯踏步口的缺损,一般通过修复砂浆直接浇铸修补,这种修补方法容易造成踏步内出现空鼓现象,后期使用还会出现缺损现象,需要进行重新返工维修,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大提高修复后踏步整体牢靠度的古建筑水磨石踏步修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历史建筑水磨石踏步口修复构造,设置于待修复踏步上,包括固定部与修复部,固定部包括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加长膨胀螺栓、一根与带修复踏步长度匹配的圆钢,加长膨胀螺栓呈45度角插入待修复踏步,圆钢固定焊接在加长膨胀螺栓突出于待修复踏步的端部,修复部为浇铸在圆钢上方的石子浆踏步,石子浆踏步的线脚与待修复踏步的线脚的造型模具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长膨胀螺栓突出于待修复踏步的端部的长度为60-80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若干根加长膨胀螺栓沿着待修复踏步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加长膨胀螺栓的距离为200-250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圆钢的数量为2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水磨石踏步口基层加固及面层修复,使得修复后的踏步口与修复前的踏步形成一个整体,不仅恢复原始线脚造型,并且保证修复后的踏步整体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待修复踏步,2、加长膨胀螺栓,3、圆钢,4、石子浆踏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历史建筑水磨石踏步口修复构造,设置于待修复踏步1上,实现对磨损的水磨石楼梯踏步口缺损进行修复。首先对待修复台阶进行统一切除,切口为垂直切口,然后在待修复台阶上安装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部与修复部,固定部包括7根平行设置的加长膨胀螺栓2、2根与带修复踏步长度匹配的圆钢3,加长膨胀螺栓2沿着待修复踏步1每隔220mm均匀设置,加长膨胀螺栓2呈45度角插入待修复踏步1,加长膨胀螺栓2突出于待修复踏步1的端部的长度为60mm。圆钢3固定焊接在加长膨胀螺栓2突出于待修复踏步1的端部,形成对待修复踏步1口的基层加固。然后根据带加固踏步线脚的造型翻制模具,根据翻制模具整体倒浇石子浆,形成修复部,从而保证石子浆踏步4的线脚与待修复踏步1的线脚的造型模具尺寸相同。
最后根据水磨石踏步的工艺要求,对修复后的踏步进行打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待修复的踏步上后,使得新修复的踏步能够与待修复的踏步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避免了直接浇筑引起的踏步内出现空鼓现象的问题,保证了修复后踏步的整体牢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59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