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污泥减量化的含磷污泥除磷和磷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7447.7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6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辉;王敏;郭建军;李宗建;黄美晶;邓国健;叶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粤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B01D53/78;B01D53/46;C01B25/0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污泥 量化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泥减量化的含磷污泥除磷和磷回收系统,包括反应罐、曝气管、出泥泵、吸收瓶,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所述反应罐旁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曝气管连接,所述反应罐通过出泥管道与所述出泥泵连接,所述反应罐通过回收管道与所述吸收瓶连接,所述吸收瓶通过抽气管道连接有气泵。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污泥减量化,减少污泥占地面积,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污泥减量化的含磷污泥除磷和磷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磷是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的营养元素,也是重要的难以再生的非金属矿资源,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但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引起水体中的藻类及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急剧下降,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死忙,对水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已有的废水除磷方法均基于将磷从液相转移至固相的原理,使得目前已有的含磷污泥量大,污泥占地面积大且处理成本高。目前含磷污泥的除磷及回收方法主要集中于采用超声波法、加热法、加酸法、电学法等将磷从固相中重新转移到液相中的原理,具有投资成本高、去除效果差、回收率低、回收后磷利用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污泥减量化,减少污泥占地面积,降低处理成本的基于污泥减量化的的含磷污泥除磷和磷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污泥减量化的含磷污泥除磷系统,包括反应罐、曝气管、出泥泵、吸收瓶,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反应罐内,所述反应罐旁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曝气管连接,所述反应罐通过出泥管道与所述出泥泵连接,所述反应罐通过回收管道与所述吸收瓶连接,所述吸收瓶通过抽气管道连接有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通过进泥管道连接有进泥泵。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为避光密封的罐体,所述反应罐呈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上设置有pH监测仪,所述pH监测仪用于监测所述反应罐中的pH值。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上设置有溶解氧监测仪,所述溶解氧监测仪用于监测所述反应罐中的DO值。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罐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反应罐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反应罐内设置曝气管,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反应罐通过出泥管道与出泥泵连接,反应罐通过回收管道与吸收瓶连接,吸收瓶通过抽气管道连接有气泵,将待处理的污泥放置在反应罐内,利用曝气管进行曝气,使反应罐内处于富氧状态,微生物新陈代谢内产生磷化氢气体,同时使污泥中的缺氧或厌氧微生物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细胞质被其他微生物利用,减少向外排放的生物量,实现污泥减量化,减少污泥的占地面积,降低处理成本,处理工艺简单,处理结束后,通过出泥泵将污泥抽出反应罐外,通过气泵将反应罐内的磷化氢气体抽吸进吸收瓶中,吸收瓶中装有次氯酸钠溶液,利用次氯酸钠溶液与磷化氢反应生成较稳定的磷酸盐,磷酸盐具有一定的工业用途,实现磷回收,提高回收率,且利用气泵,可将反应罐内的其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排出,防止反应罐内的压力过高而爆炸,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泥泵,11-进泥管道,2-鼓风机,21-曝气管,3-反应罐,4-出泥泵,41-出泥管道,5-吸收瓶,51-回收管道,6-气泵,61-抽气管道,7-pH监测仪,8-溶解氧监测仪,9-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粤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粤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7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