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9929.1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4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妍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贾颜维 |
地址: | 1000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外科 术后 顽固 皮下 积液 吸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其包括引流管、固定圆盘、滑动圆盘、多个骨架和调节套筒,固定圆盘与引流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滑动圆盘通过导向凸台安装于导向槽中,多个骨架均布环绕设于固定圆盘和滑动圆盘之间,且每个骨架上均匀布设有倒刺,调节套筒为中空结构,引流管第二端的外侧弧面均匀布设有多个凸台安装槽,调节套筒安装于引流管上,且通过调节凸台与凸台安装槽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凸台在凸台安装槽上的安装位置,能实现骨架的展开或收缩,同时在骨架上设置倒刺,通过倒刺能够刮破纤维膜,从而促进顽固积液腔贴合生长并将皮下积液吸出,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愈合,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吸附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皮下积液是外科手术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在术后有皮下积液产生时,多采用多次反复抽吸或打开积液腔搔刮以及局部加压包扎的方式加以处理,这样不仅延长了医生的工作时长,增加了工作量,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愈合以及后期的生活质量。
患者之所以在术后产生皮下积液并不能很好的愈合,其主要原因是在积液腔外形成了一层纤维膜,要想完全吸附皮下积液并使得伤口术后能够完全愈合,必须要刮破积液腔外的纤维膜,使其变得粗糙,再重新加压包扎才能生长贴合。现有的皮下积液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切开积液腔后,使用金属刮匙或者刀片,刮破纤维膜,而后通过引流装置让积液流出,但是这种方式创伤面大,同时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微创的既可以吸出皮下积液又能刮破纤维膜的装置,这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引流管上设置多个凸台安装槽,通过调节凸台在凸台安装槽上的安装位置,能实现骨架的展开或收缩,同时在骨架上设置倒刺,将皮下积液吸出后,通过倒刺能够更好的刮破纤维膜,使得患者的顽固积液腔能够更好的愈合,具有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外科术后顽固皮下积液的吸附装置,其包括引流管、固定圆盘、滑动圆盘、多个骨架和调节套筒,所述引流管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设有针头,且所述引流管外侧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固定圆盘与所述引流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圆盘的内侧弧面设有导向凸台,所述滑动圆盘通过所述导向凸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多个骨架均布环绕设于所述固定圆盘和滑动圆盘之间,每个所述骨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圆盘和滑动圆盘转动连接,且所述每个骨架上均匀布设有倒刺;以及所述调节套筒为中空结构,所述调节套筒包括均匀布设于所述调节套筒内侧弧面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滚动体和设于所述调节套筒第一端面的调节凸台,所述引流管第二端的外侧弧面均匀布设有多个凸台安装槽,所述调节套筒安装于所述引流管上,且通过所述调节凸台与所述凸台安装槽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流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调节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弧面滚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调节套筒的第二端面与所述滑动圆盘的第一端面重合。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个凸台安装槽之间的间距相等,通过调节所述调节套筒在所述凸台安装槽上的安装位置,能实现所述骨架的展开。
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盘的直径等于所述滑动圆盘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9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