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1738.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2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郑计文;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飞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5/16 | 分类号: | H01R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合 墙面 电力 轨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相邻的连接主体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和铰接轴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所述导电铜管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抵触连接。本发明使原本刚性的电力轨道实现在一定角度内弯折变形,更好的贴合异形墙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家用电器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因为房子的格局问题,传统的电力布线方式在众多的电器插头前显得捉襟见肘,一般只能通过在插座上连接插排的方式来解决,然而插排功率限制注定只能增加有限的接口,并不能应付分散的电器,而且电器与插排间的冗余的连线又会产生新的麻烦。
中国专利CN208157794U公开了一种双面插座轨道电力系统,该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轨道和双面插座;电力轨道顶部开有导轨插槽,所述双面插座通过所述导轨插槽的任意位置插接在所述电力轨道上,所述轨道电力系统贴墙布置,使得电器可以沿着墙壁就近取电。然而因电力轨道中因采用刚性的铜管作为导体,使得其在布线时无法贴合不规则墙面,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转角接头等连接部件。但仍无法解决在带有造型的墙面布线的问题,尤其是在临时布线的场合,困扰更加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以实现布线时可美观的贴合异形墙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贴合墙面的电力轨道,包括若干个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具有腔体,腔体侧壁设置容线槽,容线槽内设置有导电铜管,所述腔体在连接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相邻的连接主体之间通过侧向设置的凸耳和铰接轴可枢转连接;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与导电铜管位置相对应的导电环;所述导电铜管两端形成或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向所述连接主体两侧延伸,与所述导电环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所述电铜棒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配合的分叉;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分叉分别抵压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两侧,所述导电铜管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之间,提供推力,将所述的分叉抵压在所述导电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铜管两端连接取电叉,所述取电叉一端为电铜棒,所述电铜棒插接在所述导电铜管内,所述取电叉另一端为设置为与所述导电环配合的套环,相邻两个连接主体对应的套环上下错位,套设在它们对应的导电环上;所述导电铜管内设置压簧,所述压簧设置在所述导电铜管中两个插接的电铜棒之间,提供推力,使所述套环与所述导电环表面紧密接触。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铜棒端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灯笼头、香蕉头、或胀套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在铰接的若干个连接主体外层包裹有绝缘的弹性材料,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不覆盖所述开口位置。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绝缘的弹性材料外还设置有硬质拖链壳结构,所述硬质拖链壳结构至少包括底部和两个侧壁,所述底部铰接连接,所述侧壁包括多个独立竖条结构,相邻的独立竖条结构之间错位设置或留有余量设置,以防止电力轨道弯折时互相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设置为多层,其中最上一层设置有用于取电的腔体,其余层设置为并行层,所述并行层用于设置并行的导线和/或导流槽,以及设置用于将所述电力轨道固定在墙体上的螺接孔。
本发明可实现电力轨道与异形墙面之间的良好贴合,也可以用于墙体拐角处的过渡,且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可以插卡取电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模块化设计在临时场所的活动安装时,可以通过弯曲让位来实现其他模块间不规格距离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多次往复弯折来扩增取电位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飞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飞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1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