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导电性的电池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7269.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龙德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7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导电性 电池 材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提高导电性的电池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其采用固体形态的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组成形成,其中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包括含Li元素化合物、含Al元素化合物、含Ti元素化合物、含Si元素化合物和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其主要用于提供电池材料的电解质,而该第二类型原材料包括含Zr元素化合物、含Hf元素化合物、含Y元素化合物和含Sm元素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其主要用于提高电池材料中电解质的活性,这样将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按照预设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能够获得固体形态的电池材料,从而有效地避免液体电解质存在液体泄露和电解液蒸发的问题,以及能够改善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提高导电性的电池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动汽车中,其能够为手机和电动汽车提供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容量的蓄电池。现有技术的锂电池都是将高氯酸了等无机电解质溶解在电解液中而形成液体电解质,这会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液体泄露和电解液蒸发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见,现有技术需要能够在固定状态下即可作为电池材料的含锂导电物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提高导电性的电池材料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池材料为固态电池材料,该电池材料包括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其中,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包括含Li元素化合物、含Al元素化合物、含Ti元素化合物、含Si元素化合物和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该第二类型原材料包括含Zr元素化合物、含Hf元素化合物、含Y元素化合物和含Sm元素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包含的所有化合物均为无机化合物;该第二类型原材料包含的该化合物均为无机化合物;该第一类型原材料与该第二类型原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20-60:15-45;该含Li元素化合物、该含Al元素化合物、该含Ti元素化合物、该含Si元素化合物和该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或者碳酸盐;可见,该提高导电性能的电池材料采用固体形态的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组成形成,其中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包括含Li元素化合物、含Al元素化合物、含Ti元素化合物、含Si元素化合物和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其主要用于提供电池材料的电解质,而该第二类型原材料包括含Zr元素化合物、含Hf元素化合物、含Y元素化合物和含Sm元素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其主要用于提高电池材料中电解质的活性,这样将该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按照预设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能够获得固体形态的电池材料,从而有效地避免液体电解质存在液体泄露和电解液蒸发的问题,以及能够改善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提高导电性的电池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材料为固态电池材料,所述电池材料包括第一类型原材料和第二类型原材料;其中,
所述第一类型原材料包括含Li元素化合物、含Al元素化合物、含Ti元素化合物、含Si元素化合物和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
所述第二类型原材料包括含Zr元素化合物、含Hf元素化合物、含Y元素化合物和含Sm元素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化合物;
所述第一类型原材料包含的所有化合物均为无机化合物;
所述第二类型原材料包含的所述化合物均为无机化合物;
所述第一类型原材料与所述第二类型原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20-60:15-45;
所述含Li元素化合物、所述含Al元素化合物、所述含Ti元素化合物、所述含Si元素化合物和所述含P元素化合物这五种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或者碳酸盐;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类型原材料中,所述含Li元素化合物为碳酸锂,所述含Al元素化合物为碳酸铝、所述含Ti元素化合物为氧化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龙德,未经李龙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