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逆变器和光伏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0259.6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厚建;腾云亮;林天散;於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1/34;H02M1/36;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系统 | ||
1.一种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中包括逆变功率变换单元、储能单元、采样控制单元和母线电容缓启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的一端通过第一功率开关管连接直流电源连接端,所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逆变功率变换单元和第二功率开关管连接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为关断状态,所述储能单元由至少一个母线电容串联组成;
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母线电容并联,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的输入端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和/或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连接直流电源和/或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连接交流电网时,基于所述直流电源或者所述交流电网的电压输入为所述至少一个母线电容充电;
所述采样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所述储能单元和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耦合,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储能单元的两端电压达到目标电压时,关闭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并导通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和/或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中包括变压器、第三功率开关管和至少一个第一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原边通过所述第三开关管耦合至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和/或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至少一个母线电容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由至少两个母线电容串联组成,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副边输出至少两组绕组,其中一组绕组通过一个第一二极管与所述储能单元中的一个母线电容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中还包括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和/或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所述辅助电源用于在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连接直流电源和/或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连接交流电网时,基于所述直流电源或者所述交流电网的电压输入为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提供电压输入,以使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为所述至少一个母线电容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中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二极管Da1和二极管Da2,所述辅助电源包括直流辅助电源和交流辅助电源;
所述直流辅助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所述直流辅助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a1的正极,所述交流辅助电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交流辅助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a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a1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a2的负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所述直流辅助电源用于在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连接直流电源和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连接交流电网,且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交流电网的输入电压时,基于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输入为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提供电压输入;
所述交流辅助电源用于在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连接直流电源和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连接交流电网,且所述交流电网的输入电压大于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时,基于所述交流电网的电压输入为所述母线电容缓启单元提供电压输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辅助电源为直流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端,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二极管Da1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辅助电源为DC/DC变换器,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通过整流桥连接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端,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二极管Da2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原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02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驱动设备的电子系统
- 下一篇: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