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28818.X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博;廖双双;庞承焕;李卫领;黄险波;叶南飚;宁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9/04;C08K5/098;C08K5/134;C08K5/526;C08K5/00;G01N11/00;G01N11/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 地址: | 5101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聚合物 旋转 流变 标准 物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聚丙烯树脂:93.3~96.5份;黏度稳定剂:3~5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1~0.4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1~0.4份;紫外吸收剂:0.1~0.4份;润滑剂:0.1~0.5份。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在190~230℃的温度范围,黏度变化较小,可以在19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对旋转流变仪进行校准,提高仪器对高分子聚合物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黏度表征的是流体抵抗形变的程度,是流体重要的流变特性参数。黏度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流体本身,其次是外部因素,如温度,压力,剪切速率和剪切作用发生的时间长短等。按照黏度是否与测量时的剪切速率有关,可以将流体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非牛顿流体在测试黏度时需要同时关注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等流变特性参数,一般借助旋转流变仪进行分析。
在旋转流变仪使用标准ISO 6721-2010有提到流变仪应该周期校准,且市面上流变仪品牌型号繁多,性能差异大,所以需要用非牛顿流体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整体的配套校准。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用于旋转流变仪的校准规范,参照JJG 1002-2005旋转黏度计校准规范可知,黏度计的校准参数主要有仪器重复性和稳定性,均需要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测试。目前国内的黏度标准物质主要是溶液型牛顿流体(黏度定值温度为20℃)。任万杰等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研制四种标称值不同的熔体非牛顿流体标准物质,测试温度为50℃。国际上发布的用于校准旋转流变仪的标准物质有SRM 2490和SRM 2491,这两种物质的使用范围都在0~50℃;而聚合物熔体黏度测试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20~320℃之间。
所以,需要研制一种在更高的温度范围的不同黏度值的标准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旋转流变仪用非牛顿流体黏度标准物质的校准温度与高分子聚合物黏度的测试温度相差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在190~230℃的温度范围,黏度变化较小,可以在19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对旋转流变仪进行校准,提高仪器对高分子聚合物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在校准旋转流变仪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现,PP(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老化及高机械强度性,长期稳定性,适用于熔体黏度标准物质的制备,在聚丙烯标准物质中加入黏度稳定剂,可以提高材料的初始黏度值,使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减少降解;同时,该黏度稳定剂还协同抗氧剂和光稳定剂,可以使该标准物质在高分子聚合物检测温度范围内的黏度变化范围较小,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黏度的稳定性,重现性好,方便仪器校准和聚合物黏度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用旋转流变仪标准物质,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黏度稳定剂为2-乙基己酸盐类黏度稳定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黏度稳定剂为2-乙基己酸钾。
优选地,所述紫外吸收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88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化盾构渣土环保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