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艺大门养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8647.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秦祯研;姚远;杨恩慧;李桃境;程玉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3/00 | 分类号: | C23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齐葵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门 养护 装置 | ||
1.一种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包括呈内凹状的半圆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件(1)内壁后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U形软片(2)背面的中部,且U形软片(2)的底部与半圆件(1)的内底部接触,U形软片(2)内固定连接有除锈件(3),U形软片(2)外曲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绑带(4),且绑带(4)分为一段带有锁孔的表带和一段带有锁扣的表带,半圆件(1)内后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5)的相背一端,两个复位弹簧(5)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U形软片(2)外曲面的左右两侧,半圆件(1)背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振动件(6)的正面,半圆件(1)底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8),且微型水泵(8)的入口位于自身背面;
所述除锈件(3)包括U形海绵(31)、导管(32)、弯曲管(33)、喷头(34)、第一杆件(35)和第二杆件(36),尺寸与U形软片(2)相适配的U形海绵(31)的背面固定连接在U形软片(2)的内曲面,导管(32)纵向穿插在U形软片(2)内曲面的中部内,且导管(32)的底端与微型水泵(8)的出口连接并连通,微型水泵(8)的出口贯穿半圆件(1)的内底部,导管(32)的顶端接近U形海绵(31)的顶部并向前弯折与弯曲管(33)背面的中部连接并连通,且弯曲管(33)镶嵌在U形海绵(31)内接近其顶部的位置,喷头(34)等距固定连接在弯曲管(33)的正面,第一杆件(35)呈等距阵列状位于U形海绵(31)内并固定连接在U形软片(2)的内曲面,第二杆件(36)同样呈等距阵列状位于U形海绵(31)内并固定连接在U形软片(2)的内曲面,且单列第二杆件(36)位于每列第一杆件(3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件(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呈弯折状的握把(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35)包括第一杆体(351)、铲面(352)和第一引流槽(353),U形海绵(31)内开设有与第一杆体(351)相适配的通槽,铲面(352)位于第一杆体(351)的前端,第一引流槽(353)开设在第一杆体(351)顶部的中部,且第一引流槽(353)的前端贯穿铲面(352)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36)包括第二杆体(361)、磨砂球(362)和第二引流槽(363),U形海绵(31)内开设有与第二杆体(361)相适配的通槽,磨砂球(362)的背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体(361)的前端,且磨砂球(362)的正面呈凹凸状,第二引流槽(363)开设在第二杆体(361)顶部的中部,且第二引流槽(363)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第二杆体(361)前后两端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件(6)包括壳体(61)、通口(62)、微型电机(63)、偏心轮(64)、移动框(65)、移动杆(66)、空心管(67)和压缩弹簧(68),壳体(61)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握把(7)的前端,通口(62)开设在壳体(61)正面的中部并与其内腔连通,微型电机(63)输出轴朝前固定安装在壳体(61)内,偏心轮(64)背面偏离其圆心的位置套装在微型电机(63)的输出轴上,移动框(65)位于通口(62)内,且移动框(65)的内壁与偏心轮(64)的侧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框(65)的前侧贯穿通口(62)并固定连接有半圆件(1)背面的中部,偏心轮(64)的底部与移动框(65)的内底部之间留有间距,移动杆(6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移动杆(66)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框(65)上下两侧的后侧中部,空心管(6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空心管(67)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61)内壁上下两侧的前侧,两个移动杆(66)的相背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空心管(67)内,压缩弹簧(68)呈纵向位于空心管(67)内,且压缩弹簧(68)位于两个移动杆(66)相背一端与空心管(67)的内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艺大门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351)和第二杆体(361)的前端均靠近U形海绵(31)的内曲面,且第一杆体(351)的长度与第二杆体(361)的长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86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的种树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环境保护的土壤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