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参数的自适应数据加密保护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5573.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参数 自适应 数据 加密 保护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多参数的自适应数据加密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按需求生成参数列表,指定只有身份id为1-10的用户在1分钟内,默认使用中文的终端可以接收该数据,该参数列表作为KEY1;
步骤2:利用KEY1对明文TEXT进行加密得到CIYPHER1;
步骤3:使用AES算法利用公钥KEY2对密文CIYPHER1进行再一次加密得到CYPHER2;
步骤4:接收端收到数据CYPHER2后根据KEY2对CYPHER2进行解密,得到TEXT1;
步骤5:输入本地环境变量对TEXT1进行类似模糊匹配解密,如果成功得到TEXT,如果失败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所述步骤1中,对所述参数列表的选择扩展到终端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物理属性、用户的生物学属性或社会属性;
在所述步骤2中,使用所述参数列表生成一维码流,或者衍生为二维码流、三维码流作为秘钥;
秘钥根据要保护的数据进行参数配置后,按照参数权重加成进行秘钥的产生;
通信的两端,输入动态参数得到成对秘钥,进行数据加密,解密方解出数据和秘钥后,根据秘钥提取出参数列表,根据解密方的环境动态参数来进行参数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解密将失败;
其中,参数列表采用时间范围、空间定位范围、默认语言设置、IP地址或者掩码这些信息,还或者接收信息的qos参数、接收方的身份信息,终端能通过传感器或者网络采集到所有环境信息;
在所述步骤3中,使用现有的公用通信加密算法,或者采用模糊加密等神经网络相关算法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参数的自适应数据加密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对于解密失败的情况,进行数据自动销毁,或者上报接收端信息。
3.一种基于多参数的自适应数据加密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M1: 按需求生成参数列表,指定只有身份id为1-10的用户在1分钟内,默认使用中文的终端可以接收该数据,该参数列表作为KEY1;
模块M2:利用KEY1对明文TEXT进行加密得到CIYPHER1;
模块M3: 使用AES系统利用公钥KEY2对密文CIYPHER1进行再一次加密得到CYPHER2;
模块M4:接收端收到数据CYPHER2后根据KEY2对CYPHER2进行解密,得到TEXT1;
模块M5:输入本地环境变量对TEXT1进行类似模糊匹配解密,如果成功得到TEXT,如果失败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所述模块M1中,对所述参数列表的选择扩展到终端的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物理属性、用户的生物学属性或社会属性;
在所述模块M2中,使用所述参数列表生成一维码流,或者衍生为二维码流、三维码流作为秘钥;
秘钥的产生不基于指定的算法随机产生,秘钥根据要保护的数据进行参数配置后,按照参数权重加成进行秘钥的产生;
通信的两端,输入动态参数得到成对秘钥,进行数据加密,解密方解出数据和秘钥后,根据秘钥提取出参数列表,根据解密方的环境动态参数来进行参数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解密将失败;
其中,参数列表采用时间范围、空间定位范围、默认语言设置、IP地址或者掩码这些信息,还或者接收信息的qos参数、接收方的身份信息,终端能通过传感器或者网络采集到所有环境信息;
在所述模块M3中,使用现有的公用通信加密系统,或者采用模糊加密等神经网络相关系统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参数的自适应数据加密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块M4中,对于解密失败的情况,进行数据自动销毁,或者上报接收端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5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