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4306.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伍连;李华;袁赛南;李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1/02 | 分类号: | D04B1/02;D04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谭映华 |
地址: | 516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机上 编织 可调 长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传统方法中横机仅可以生产固定长度的毛圈组织,毛圈的长度相对固定,限制了针织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了横机的利用率,本发明方法中编织的毛圈,毛圈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提高了横机的利用率,使横机产品可以拓展至其他产业的应用,如:包装、家纺、装饰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脑横是编织的智能机械,但是,在横机的针床上,织针与织针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前针床与后针床之间的间距也是相对固定的。使用横机编织毛圈组织是把集圈线嵌入在后针床编织的基础组织中,前针床成圈编织,然后,再把前针床成圈编织的线圈脱落,脱落的线圈形成毛圈。由于,织针间的距离固定,前、后针床的间距相对固定,致使横机生产毛圈的长度相对不变,这限制了横机产品的多样化和横机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解决横机生产毛圈的长度相对不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横机可单针选针地进行线圈、集圈与浮线的编织,及具有移圈和接圈功能,横机带有需求的纱线,编织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N0,且N为自然数);
步骤二:根据实际需求毛圈的长度,后针床编织基础组织,编织从左往右运行,在针位为1,3,5…(2N-1)的奇数位针位的后针床上集圈编织,然后,编织继续运行,帯纱线连续经过m(m0,且m为奇数的自然数)个针位,在针位为1+m,3+m,5+m…(2N-1+m)的偶数位针位的前针床成圈编织,然后编织折返,从右往左运行,在针位为2,4,6…2N的偶数位针位的前针床成圈编织,编织再从左往右运行,在针位为3,5,7…(2N-1)的奇数位针位的后针床上集圈编织,然后,后针床编织基础组织,把针位为1,3,5…(2N-1)的奇数位针位对应的集圈线嵌入在后针床编织的基础组织中后,再把针位为2,4,6… 2N的偶数位针位和针位为1+m,3+m,5+m…(2N-1+m)的偶数位针位对应的前针床编织的线圈脱落,即形所需长度的毛圈织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在后针床奇数位针位集圈编织、前针床偶数位针位成圈编织,也可以在后针床偶数位针位集圈编织、前针床奇位数针位成圈编织。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编织从左往右开始编织,编织也可以从右往左开始编织。
优选的,所述的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可应用在包装、家纺或装饰领域。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传统方法中横机仅可以生产固定长度的毛圈组织,毛圈的长度相对固定,限制了针织产品的多样性,降低了横机的利用率,本发明方法中编织毛圈,毛圈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提高了横机的利用率,使横机产品可以拓展至其他产业的应用,如:包装、家纺、装饰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对应的实物图。
图2为采用常规方法形成毛圈的实物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一。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二。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三。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四。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五。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以12个针位的针位示意图六。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以12个针位的常规方法针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4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