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负载范围的高稳定度恒流源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023.1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7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兰江;苏超;李明勇;陈君;舒宗文;郑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会允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范围 稳定 度恒流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负载范围的高稳定度恒流源,包括控制电压模块、功率耗散模块、V/I转换模块及附属模块。所述的控制电压模块为D/A控制电路,采用高稳定度D/A芯片AD5791,由FPGA控制,输出连接至V/I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的功率耗散模块用于耗散低负载时供电电源提供的额外功率,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和高稳定性,功率输出连接至V/I转换模块的功率输入端;所述的V/I转换模块通过运放、BJT及采样电阻搭建的反馈电路将电压转换为电流,功率输出端与功率地分别连接至负载两端;所述的附属模块包括电源控制模块、电流方向控制模块、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人机交互模块等;此外,还给出了提高电流精度的控制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流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负载范围的高稳定度恒流源。
背景技术
恒流源中最重要的模块是V/I转换模块,该模块将可控的电压信号按比例转换为目标电流值。传统的恒流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控制电压信号,反相输入端连接采样电阻负极,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功率电源正极,三极管的射极连接负载电阻正极;负载电阻负极连接采样电阻正极;采样电阻负极连接模拟地和功率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三极管基极对射极和集电极由较大电容,运放环路增益不稳定,出现振荡现象;由于采样电阻、运放、三极管等具有温漂和长期漂移特性,稳定性不足;在负载电阻较小时,大量功率耗散在三极管上,造成发热,会极大得降低稳定性甚至损坏仪器。
目前尚未有公开方案可以解决当负载电阻较小时的功率耗散问题,以得到较为稳定的恒流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负载范围的高稳定度恒流源,增加了功率耗散模块,有效提高了恒流源的稳定度和负载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宽负载范围的高稳定度恒流源,包括控制电压模块、功率耗散模块以及V/I转换模块。
控制电压模块为D/A控制电路,控制电压模块由FPGA控制,控制电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V/I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入端。
功率耗散模块用于耗散供电电源提供的额外功率,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和高稳定性,功率耗散模块的功率输出连接至V/I转换模块的功率输入端。
V/I转换模块通过运放、BJT及采样电阻搭建的反馈电路将电压转换为电流,V/I转换模块的功率输出端与功率地分别连接至负载两端。
进一步地,控制电压模块利用D/A转换器AD5791构建D/A控制电路,D/A转换器AD5791的数字端经隔离芯片接入FPGA的IO引脚,控制电压模块放置于恒温箱中,开机稳定后温度变化不超过1℃。
进一步地,功率耗散模块包括第一运放U1、第一功率放大器以及并联BJT阵列。
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接固定参考电压,U1的反相输入端经隔离电阻R12连接并联BJT阵列的功率输出端,U1的输出端经功率放大器L2放大功率后接并联BJT阵列的基极。
并联BJT阵列包括n个并联PNP型三极管,其中每个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直接短接为阵列基极;所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直接短接后作为阵列的功率电源端,连接功率电源POWER的正极;所有PNP型三极管的射极各连接一个平衡电阻后短接为阵列的功率输出端。
阵列的功率输出端作为功率耗散模块的功率输出端。
进一步地,V/I转换模块,采用的第二运放U3、第二功率放大器、PNP型三极管Q7及采样电阻的组合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安谱(湖北)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