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1345.4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顺达同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8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官建红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分配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
确定所述目标任务对应的总需求资源;
当所述目标任务对应所属的第一资源池中的剩余资源小于所述总需求资源时,确定所述目标任务对应的需求缺口资源;
基于所述需求缺口资源,对第二资源池中的可用资源进行分配,得到外区拆借资源,所述外区拆借资源和所述剩余资源用于执行所述目标任务,所述第二资源池与所述第一资源池具有相同的角色属性和不同的区域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时段内待执行任务的任务处理信息,所述任务处理信息包括读入数据信息、内存耗费信息、核心数占用信息、混洗数据信息以及聚合次数信息;
根据预设的时长计算权值,对所述任务处理信息进行加权求和处理,得到所述待执行任务的资源占用时长,所述时长计算权值是根据历史任务的任务处理信息确定的;
根据所述待执行任务的资源占用时长,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执行任务包括至少两个的待执行任务,所述根据所述待执行任务的资源占用时长,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的步骤,包括:
确定各所述待执行任务对应的资源占用时长;
基于所述资源占用时长,对各所述待执行任务进行升序排列,得到待执行任务序列;
基于所述待执行任务序列,确定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优先级,所述任务优先级在所述待执行任务序列中按序降低;
基于所述任务优先级,确定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状态,所述任务状态包括待执行状态和等待状态;
根据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状态,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所述目标任务的任务状态为所述待执行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任务优先级,确定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若所述当前时间在预设的闲时时段之内,则基于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优先级,获取各所述待执行任务所属资源池中的第一剩余资源,和/或候选资源池中的第二剩余资源,以通过所述第一剩余资源和/或所述第二剩余资源执行各所述待执行任务,所述候选资源池为除所述资源池之外可用的资源池;
若所述当前时间在预设的闲时时段之外,则执行所述根据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任务状态,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待执行的目标任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任务对应所属的用户账号;
获取与所述用户账号关联的至少一个任务,所述至少一个任务分别具有对应的任务状态,所述任务状态包括执行中状态;
若所述至少一个任务中包含处于所述执行中状态的任务,则停止执行所述目标任务,直至所述至少一个任务中不包含处于所述执行中状态的任务;
若所述至少一个任务中不包含处于所述执行中状态的任务,则执行所述确定所述目标任务对应的总需求资源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目标任务对应所属的第一资源池中的剩余资源小于所述总需求资源时,确定所述目标任务对应的需求缺口资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任务对应所属的第一资源池中的剩余资源,所述剩余资源为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第一总资源与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已使用资源之差;
当所述剩余资源小于所述总需求资源时,计算所述总需求资源与所述剩余资源之差,得到资源差值;
确定所述资源差值,作为所述目标任务对应的需求缺口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顺达同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顺达同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13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水阻燃性能的胶合板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机器人触摸互动方法及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