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上链表决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1110.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仪轩;昌盛;侯锦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21/64;G06Q30/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智能 合约 表决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上链表决控制方法,应用于联盟链,联盟链中每个网络节点均设有区块链贡献度,表决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S1、目标节点选择一份待上链的智能合约进行表决,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S2、剩余网络节点根据智能合约对区块链网络生态的发展情况选择同意或反对,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S3、计算目标节点与选择同意的网络节点的总同意区块链贡献度,同时计算选择反对的网络节点的总反对区块链贡献度,检测总同意区块链贡献度是否大于总反对区块链贡献度,若是则表决成功,否则表决失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了上链表决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效阻止危害区块链网络生态的行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上链表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区块链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并没有一个对智能合约是否能够上链的判定标准,也不存在一个中心化专用于判定智能合约上链的机构。因此对于该智能合约是否会破坏现有生态不存在一个衡量标准,导致无法对危害区块链网络生态的行为进行阻止。
现有技术CN201910042352.6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软件升级方法及装置,区块链网络上的验证用户节点对软件升级提议进行投票表决,支持区块链软件通过链上治理的方式向前兼容平滑升级,通过各个节点参与投票提议开启软件升级流程,在约定的未来区块高度切换到新版本的协议,并对历史版本的链上数据做到完全兼容,但是仅通过用户节点投票表决来上链存在较大误差,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链表决稳定性较差、无法阻止危害区块链网络生态的行为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上链表决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上链表决控制方法,应用于联盟链,所述联盟链中每个网络节点均设有相应的区块链贡献度,表决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S1、目标节点选择一份待上链的智能合约进行表决,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
S2、剩余网络节点根据智能合约对区块链网络生态的发展情况选择同意或反对,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
S3、计算目标节点与选择同意的网络节点的总同意区块链贡献度,同时计算选择反对的网络节点的总反对区块链贡献度,检测总同意区块链贡献度是否大于总反对区块链贡献度,若是则表决成功,否则表决失败。
所述步骤S3中表决成功后清空参与此次表决的所有区块链贡献度。
所述步骤S3中表决失败后清空参与此次表决的所有区块链贡献度,且目标节点和选择同意的网络节点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再次提交智能合约进行表决。
所述区块链贡献度根据网络节点加入区块链网络的时间、参与区块链网络各项社区建设程度以及参与区块链积分体系程度计算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节点通过参与表决并投同意票,且最终表决结果也为同意时获得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节点参与区块链积分体系的行为包括为区块链积分系统提供商品兑换和持有一定的积分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节点为区块链积分系统提供商品兑换的行为中根据商品的兑换价值与次数的比值转换得到区块链贡献度。
所述步骤S2中剩余网络节点选择同意或反对的具体过程包括判定目标节点的智能合约有利于区块链网络生态的发展,选择同意;判定有利于区块链网络生态发展,但存在被部分网络节点驳回,选择同意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判定对整个区块链网络生态不利,选择反对并附上一定数量的区块链贡献度。
所述联盟链中设有贡献度阈值,网络节点的区块链贡献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贡献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未经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1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