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96832.6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6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光;林冠强;李惠松;许达培;邱媛媛;何小勉;余旭飞;叶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3/06;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投入 设备 混合 自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信号采集装置发送的故障信号;根据线路和开关是否投入自愈以及终端的投运或未投运标志,剔除未投入自愈且对应终端未投运的线路和开关上的故障信号;若剔除后还存在故障信号,则根据模型拓扑以及分段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确定故障发生区域;以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为基础,确定需要进行隔离故障发生区域而操作的隔离开关;通过隔离开关隔离故障发生区域,并为故障发生区域所在线路的用户重新供电。本发明可以实现配电网自愈高效、高精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配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线路覆盖面积广、线路多、运行环境复杂,受外在因素影响也很大,故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在故障发生后,需要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处置,抢修人员需要巡线定位故障点,并需要确定合适的转电方案,恢复供电时间较长,停电影响区域较大。
传统的配电网自愈功能利用投入自愈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故障处理,如果故障区域发生在没有投入自愈的设备和线路上,自愈功能则无法启动,也就无法快速完成对故障的隔离及非故障区域的复电,因此,这种传统自愈方法启动条件过于严苛,不能有效的完成故障线路的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以实现配电网自愈高效、高精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投入及投运设备混合自愈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采集装置发送的故障信号;
根据线路和开关是否投入自愈以及终端的投运或未投运标志,剔除未投入自愈且对应终端未投运的线路和开关上的故障信号,其中,所述终端的投运标志表示该终端对应的线路和开关已投入运营,所述终端的未投运标志表示该终端对应的线路和开关尚未投入运营;
若剔除后还存在故障信号,则根据模型拓扑以及分段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确定故障发生区域,其中,故障发生区域包括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以及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之间的故障区域,所述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为终端投运的开关或投入自愈的开关;
基于所述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是否为投入自愈的开关,以所述故障上游边界开关和故障下游边界开关为基础,确定需要进行隔离故障发生区域而操作的隔离开关;
通过所述隔离开关隔离故障发生区域,并为故障发生区域所在线路的用户重新供电。
可选地,在接收信号采集装置发送的故障信号之前,还包括:
为所述线路和开关设置投入自愈的状态,其中,所述投入自愈的状态包括投入自愈和未投入自愈。
可选地,在接收信号采集装置发送的故障信号之前,还包括:为所述终端设置投运或者未投运标志。
可选地,所述终端与其对应的线路和开关之间有信号传输,所述终端用于描述并控制线路和开关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终端与其对应的线路和开关之间的信号传输为遥信信息传输。
可选地,在为所述终端设置投运或者未投运标志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终端的遥信点表和所述终端的投运或者未投运标志,分析获得线路和开关的投运状态,其中,所述投运状态包括终端投运和终端未投运,所述遥信点表和所述终端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根据模型拓扑以及分段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确定故障发生区域包括:
将故障线路末端的故障信号的信号采集装置的上游第一个投入自愈的开关或者终端投运的开关作为故障上游边界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