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坠落冲击安全衣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5564.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隋少臣;王帆;杨丰;李焱;王雍会;王辉;侯建辉;李俭;崔运闯;刘子豪;孙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4 | 分类号: | A62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绎涵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坠落 冲击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坠落冲击安全衣,包括马甲以及设置于所述马甲内侧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包括肩带、护腰带和护腰背板,所述护腰带连接于所述肩带的下端,所述护腰背板设置于所述肩带的后侧,所述安全带上设置有多个挂环,所述挂环穿出马甲位于所述马甲外侧。本发明中将安全带和护腰背板形成一个整体,大大增加受力面,在高空作业人员意外坠落悬吊冲击时,使冲击时受力分散,大大增强了人体脆弱的腰背部的防护,更好的保护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发明将安全带和护腰背板形成一整体复合到马甲上,大大增强了意外坠落冲击的安全防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作业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坠落冲击安全衣。
背景技术
高处作业是生产中常见的作业形式,在制造业、建筑业、造船、石油化工、电力、通信等行业,高处作业随处可见。而高处作业难度大、危险性强,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由于坠落高度不同,着地姿势不同,碰撞物不同,坠落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导致骨折、伤残,重则导致死亡。因此,高处作业坠落导致的伤亡事故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带,能有效预防坠落伤亡事故的发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安全带品种繁多,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安全带主要由带、绳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
GB 6095-2009《安全带》国家标准中,安全带按作业类型可分为3大类
1、围杆作业安全带。通过围绕在固定构造物上的绳或带将人体绑定在固定构造物附近,使作业人员的双手可以进行操作的安全带。适合于需要工作定位的各高处作业工种,如电线杆作业工、建筑工等。
2、区域限制安全带。用以限制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避免其达到可能发生坠落区域的安全带。此种类型的安全带是在没有坠落风险的前提下使用。可以是定位腰带,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安全带。
3、坠落悬挂安全带。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落时,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安全带。此类型的安全带必须是带腿带的全身式安全带。适合于石油石化巡线人员、密闭空间作业人员、高楼外立面清洁人员等。
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1、安全性:目前市场上的安全带,腰背部为线(带)式承力保护,在意外坠落悬吊冲击时,人体脆弱的腰部受到最大的剪切力带来的最大伤害,极易下半身瘫痪或伤及生命;在意外坠落后都容易产生“安全带悬吊综合症”,如腿部血液流动停滞坏死、惊慌、心悸等等,一旦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目前市场上的安全带没有什么警示物,对夜间操作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没有近电报警装置,对作业的安全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2、配带性:系安全带操作麻烦,特别是全身式的安全带,很多人都不会系;
3、使用性:不同的作业环境需要不同的安全带配合,携带不方便;
4、舒适性:安全带穿戴不舒适,穿上后行走,作业都不方便;
发生高处坠落后,受伤害部位依次是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以及腹腔脏器破裂导致的内出血等,因发现不及时、救护方法错误、送医时间过长等因素也会增加高处坠落人员的死亡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坠落冲击安全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坠落冲击安全衣,包括马甲以及设置于所述马甲内侧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包括肩带、护腰带和护腰背板,所述护腰带连接于所述肩带的下端,所述护腰背板设置于所述肩带的后侧,所述安全带上设置有多个挂环,所述挂环穿出马甲位于所述马甲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肩带上设置有横向加固带,所述横向加固带位于所述护腰带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融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液混合导体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