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设备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95032.2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赖喜锐;彭李;蔡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维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1;G01N21/33;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哲力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4 | 代理人: | 贺红星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快速 检测 含油 污泥 含量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污泥的油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设备及工艺。该装置包括搅拌装置、过滤装置、萃取液储罐、光学测量装置和计算机处理系统,搅拌装置、过滤装置和光学测量装置的操作均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化验人员化验时的工作效率;而且检测时设备处于封闭状态,能有效避免溶剂和油份挥发,测量结果更准确,安全性更高。该工艺用短时间的强力搅拌溶解取代漫长的浸泡萃取,先利用重量感应器称取含油污泥和萃取液的总质量、过滤后滤渣的质量,再利用光学测量装置检测过滤后滤液中的油含量,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计算出含油污泥中的油含量,准确率高,耗时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油含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含油率是含油污泥处置过程中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设备选型与运行工况的调整。实际含油污泥项目生产和监管过程都需要定期检测含油污泥。但由于含油污泥分布不均,而且一般检测周期较长,检测结果的滞后对实际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紫外测油方法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部于2018年10月10最新发布的测量水中油类的新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970-2018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现行的测量水中油类的方法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另一个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的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原理为:是根据光学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的原理,石油类在紫外光波长为225nm处有光度吸收,吸光度与石油类的质量含量成正比关系,计算石油类的质量含量。
目前含油污泥检测国标方法需要8小时以上,大部分时间用于样品预处理(萃取和过滤),用有机溶剂溶解含油污泥中的油分时,一般采用水平震荡器辅助溶解,然后采用索氏抽提过滤,加上其他处理工序,时间长达6~8小时,难以适应于工业生产现场的需要。制样期间有机溶剂也会有一定的挥发,影响检测精度和人员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设备,能快速检测出含有污泥中的油含量;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的工艺,无需人为操作,减少误差,且能避免溶剂和油分挥发。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业快速检测含油污泥的油含量设备,包括搅拌装置、过滤装置、萃取液储罐、光学测量装置和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搅拌装置设有含油污泥进口和萃取剂进口;所述搅拌装置的混合液出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混合液进口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均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过滤装置的萃取液出口与所述萃取液储罐的萃取液进口连接;所述萃取液储罐的萃取液出口与所述光学测量装置的萃取液进口连接;所述搅拌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所述萃取液储罐和所述光学测量装置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讯连接。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设有第一分管、排污管和第二分管;第一分管通过第一阀门与排污管连接;第一分管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一动力泵与第二分管连接;第二分管与过滤装置连接;排污管通过第四阀门与萃取液储罐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一动力泵分别与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讯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为包括叶片搅拌机。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含有过滤介质的过滤层和第三分管;第三分管与所述萃取液储罐连接;第三分管设有第三阀门和第二动力泵;第三阀门和第二动力泵分别与所述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讯连接。
再进一步,所述过滤层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微孔陶瓷材料填充层,下层为无水硫酸钠填充层和/或硅酸镁填充层。
进一步,所述过滤装置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结构的外形为锥形。
再进一步,所述光学测量装置为紫外分光光度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维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维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