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3790.0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辉;侯丹英;林寅;高勇;邓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66 | 分类号: | B65G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程大军;栾星明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车 气阀 联锁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卸料系统。所述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其包括:设置在储罐回气管线接口处的阀位感应器;设置在卸料站回气软管接口处的阀位感应器;接所述阀位感应器的感应回路系统;管道密封检测装置;所述阀位感应器与卸料站泵送系统开关相连接,以确保在储罐回气管线没有连通前无法开启卸料站泵送系统。使用本发明的设备和系统,可以有效检测卸料回气管路的密封性能,保证在密封环境中卸料。并且当回气管连接到错误的储罐时,可以防止槽车在卸料过程中被吸瘪,从而有效地提高卸料站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涉及一种槽车卸料辅助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企业中,物料装卸的操作安全稳定和物料与环境的隔离,都是工业运转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水分对聚氨酯组合料会产生化学反应,直接影响聚氨酯组合料的质量以及最终产品的性能,如密度、排放、耐老化等。因此,为了避免物料泄露和环境污染,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在封闭回路中进行卸料。
发明内容
由于体积置换的原因,在槽车向储罐供应液体物料的同时,需要同时连通从储罐到槽车的气路管线,向储罐中返回气体,实现封闭回路的卸料系统。因此,槽车上同时设有可供液体卸料的连接管路以及可与储罐回气管路连通的排气口。具体来讲,在从槽车卸载物料时,除了连通液体输料管路,还需要同时打开槽车顶部的排气阀门,并通过回气软管与储罐连接,把储罐中置换出来的气体,送回到槽车中。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为了解决上述在非密封环境中卸料的技术问题,现有的化工产品卸料装置中,每一个储罐都需要提供一个回气管线,在从槽车卸料时将所述回气管线伸入槽车中,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卸料回路,该卸料回路包括从槽车到储罐的卸料物流管路和从储罐到槽车的回气管线。
在聚氨酯化工生产中,为了对卸料进行集中管理,通常都会把储罐和卸料管线集中在工厂中的指定区域,设置专门的卸料站。一个卸料站往往承担着多个储罐的卸料任务。对应于不同的储罐,每个卸料站都有多组卸料物流管路,以及对应的多组从储罐到槽车的回气管线。
然而,每个卸料站一般都只有一根共用的通往槽车的回气软管,该回气软管一端用于连接储罐回气管线,另一端用于连接槽车排气阀门。每次从槽车卸料时都需要将回气软管与槽车排气阀相连接,由此形成一个从储罐到槽车的回气通路。如果卸料站的回气软管没有正常连接在对应储罐的排气管线上,或者槽车的排气阀门在输料前没有正常打开,那么在启动卸料程序时,由于整个系统未形成完整的通路,槽车内会形成负压,严重时就会导致槽车被吸瘪,造成安全事故。
据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旨在杜绝前述的卸料站回气软管与错误的储罐相连接,或者在回气通路连通前启动卸料程序,进而避免由于形成负压而导致槽车被吸瘪的风险。
本发明旨在提供了一种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以及使用该装置的卸料系统,用以解决卸料过程中槽车可能被吸瘪的技术问题,以提高卸料系统的安全性能和方便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其包括:
设置在储罐回气管线接口处的阀位感应器;
设置在卸料站回气软管接口处的阀位感应器;
链接所述感应器的感应回路系统;
所述阀位感应器与卸料站泵送系统开关相连接,以确保在储罐回气管线没有连通前无法开启卸料站泵送系统。
在该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位感应器为金属感应器。
在该槽车排气阀联锁设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储罐回气管线接口处、卸料站回气软管接口处和/或与所述接口相连接的阀门上设有感应器触发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3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