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1140.2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8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洪梦情;丁萌;郭毓;刘辽雪;朱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安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任务 优先级 双臂 空间 机器人 协调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混合任务优先级的双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三个任务,并且设定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任务1:双臂末端的协调运动;任务2:主臂末端的轨迹跟踪以及任务3:避障;
步骤2:根据基座与机械臂的耦合作用,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具体为:
步骤2-1: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
其中,r0为惯性坐标系下机器人基座质心的位置;na,nb分别为机器人A臂、B臂连杆的个数;m0为基座的质量;amk,bm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质量;M为系统的总质量,ark为惯性坐标系下A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brk为惯性坐标系下B臂第k个连杆质心的位置;rg为惯性坐标系下系统质心的位置;
步骤2-2: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基矢量:
基座的基矢量为e0=[cosθ0,sinθ0]T;
A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B臂第k个连杆的基矢量分别为
其中,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为A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bθi为B臂第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2-3:确定两只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分别为:
其中,a0为基座长度l0的一半;alk、blk分别为A臂、B臂第k个连杆的长度;
步骤2-4:确定主臂的末端速度,设置A臂为主臂,则A臂末端的速度为:
其中,ave为A臂末端的速度,aJ为A臂的雅克比矩阵,aθ、分别为A臂的na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bθ、为B臂的nb个连杆的角度、角速度向量;θ=[θ0,aθT,bθT]T为系统的角度向量,为系统的角速度向量;
步骤2-5: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相对雅克比矩阵JR:
其中,是A臂末端的坐标系{Ab}相对于A臂第一个关节所在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是B臂末端坐标系{Bb}相对于坐标系{Ae}的旋转矩阵;
步骤2-6:确定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主臂的运动学方程为:
双臂末端的相对运动学方程为:
将所述惯性坐标系原点建立在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的质心上,则rg=0,基座位置r0为
步骤3:构建双臂空间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根据主臂末端任务和双臂末端相对任务要求,求得双臂空间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具体为:
步骤3-1:设计自适应阻尼因子λ:
其中,ε>0,为最小奇异边界值,λ0为阻尼系数;λmin为阻尼因子最小值,由雅克比矩阵奇异值分解得到;
步骤3-2:根据设定的任务1和任务2要求,获得双臂空间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其中,是JR的阻尼最小二乘逆,aJ+是aJ的阻尼最小二乘逆,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主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步骤4:构建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具体为:
设计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避障算法,梯度函数为:
其中,d表示自由双臂空间机器人系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距离,θ0为基座的角度,aθi和bθi分别表示A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和B臂的i个连杆的角度;
步骤5: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保证任务之间的切换连续并且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顺序,具体为:
根据机械臂与障碍物的实时最短距离d设计零空间自适应投影算子系数K#:
K#=a#[tanh(λ1-λ2d)+1]
其中,a#,λ1,λ2为设定的标量参数;
步骤6:构建闭环运动学控制器,实现机械臂末端相对运动以及主机械臂位置跟踪误差收敛,具体为:
闭环逆运动学控制器为:
其中,vRd为期望相对末端运动速度;aved为期望A臂末端的运动速度;
PE为投影算子:PE=PRPAB,PAB=PA+PB,
KR,aKe为正定增益矩阵;ω1,ω2分别为任务1和任务2的权重,eR和ae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误差和A臂末端的跟踪误差,eR=[PR_d-PR,ΦR_d-ΦR]T,ae=are_d-are,PR、ΦR分别为双臂末端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P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位置;ΦR_d表示双臂末端期望相对姿态;are_d表示A臂末端期望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1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电磁波频率理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芪枣颗粒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