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8049.5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吉;方正辉;郑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杭州湾新区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7/00 | 分类号: | F28F27/00;F28F25/02;F28F25/04;F28F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风机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系统,包括冷冻机用冷单元、与冷冻机用冷单元相连通的冷却塔以及控制单元,冷却塔内设有风机单元,冷却塔的集水盘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分别与风机单元、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冷却塔集水盘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单元,能够自动监测冷却塔内的冷却水温度,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控风机运行状态,以对冷却水温度进行控制,既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能避免风机开启不及时所导致的冷冻机损坏等不利后果,保证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厂区中的一些设备如离心式空压机、离心式冷冻机等,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换热升温之后流回冷却塔中进行散热降温,再继续循环通入至用冷设备中进行供冷。随着长时间的运行,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或者当用冷设备负荷增加时,循环冷却水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当操作人员发现循环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时,会到冷却塔现场开启冷却塔风机,利用冷却塔风机提高冷却水的散热效果,以对冷却水进行降温。
然而,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发现循环冷却水温度过高的情况,而没能及时去现场开启冷却塔风机,将会导致冷却水供冷不足而使得用冷设备故障停机,甚至会导致用冷设备受损,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冷却塔内的冷却水温度,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控风机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却塔风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冷冻机用冷单元、与冷冻机用冷单元相连通的冷却塔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冷却塔内设有风机单元,所述的冷却塔的集水盘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单元分别与风机单元、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冻机用冷单元包括冷冻机、供水管道及回水管道,所述的供水管道及回水管道均设置在冷却塔与冷冻机之间,所述的冷却塔通过供水管道及回水管道与冷冻机相连通。供水管道将冷却塔内的冷却水送至冷冻机中,供冷冻机冷却用;回水管道将冷冻机内换热升温后的冷却水送回至冷却塔中进行散热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的供水管道上设有冷却水泵。冷却水泵提供冷却水输送的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机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冷却塔内的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温控表,该温控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及风机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将冷却塔集水盘上的冷却水温度实时反馈至温控表中,温控表根据预先设置温度,判断相应信号,当温度过高时,开启风机进行降温;当温度过低时,关闭风机以减少能源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箱以及多个风机变频柜,每个风机变频柜分别与相应的风机电连接,所述的控制箱分别与多个风机变频柜电连接。控制箱根据冷却水供水温度要求,对各个风机变频柜发送运行信号并通过PID计算调整控制相应风机的转速等工作状态,从而改变风机风量以适应冷却水降温的需要,而且节省运行能耗,提高综合效益。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箱与温控表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控制箱与温控表既可以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采用wifi等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温控表将温度信号发到控制箱,根据不同运行状况来显示“运行”、“停止”、“故障”,并可结合相应的亮灯或不同的声音来提示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单元还包括与控制箱电连接的报警器。当工作状态异常时,报警器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的温控表的内部设有云端发射器。温控表内置云端发射器,保证温控表温度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利于后前数据分析,当云端发射器故障时,会发送一个信号到控制箱,控制箱发送信号至报警器,报警器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杭州湾新区祥源动力供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80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