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膜吸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3992.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拥军;陈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正信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夏晓杰 |
地址: | 215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降膜壳体、列管和冷却水箱,降膜壳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列管排列设置在降膜壳体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连接,第一容腔上设置进液口和出风口,第二容腔上设置出液口和进风口,冷却水箱设置在降膜壳体底部,冷却水箱内设置冷却管,并且冷却管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设置在冷却水箱上,冷却水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吸收液入口和吸收液出口,出液口与吸收液入口连接,吸收液出口与进液口连接。独立设置冷却水箱,将吸收液在冷却水箱内冷却,取消了降膜壳体内高压冷却水冷却,防止列管焊缝处受高压泄漏,进而增加了列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降膜吸收器是将吸收液顺着列管的内壁流下,气体顺着列管向上,相互接触,利用吸收液将气体吸收。在吸收气体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发热,因此,需要对列管进行降温。而现有的结构为列管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充入冷却水对列管进行降温。在正常生产活动中,冷却水压入壳体内,正常压力为正压4kg,最高时可达6kg。这样,列管与壳体之间的焊缝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渗漏。进而会使得污染扩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降膜吸收器,包括降膜壳体、列管和冷却水箱,所述降膜壳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列管排列设置在所述降膜壳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腔和所述第二容腔连接,所述第一容腔上设置进液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容腔上设置出液口和进风口,所述冷却水箱设置在所述降膜壳体底部,所述冷却水箱内设置冷却管,并且所述冷却管的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上,所述冷却水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吸收液入口和吸收液出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吸收液入口连接,所述吸收液出口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列管为PP管。
进一步地,所述列管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腔底部为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侧壁,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顶部;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的底部,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降膜壳体内轴向等间距设置若干支撑片,且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列管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降膜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设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为盘管,且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冷却管外包裹 PFA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设置三组,且盘绕半径依次减小。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独立设置冷却水箱,将吸收液在冷却水箱内冷却,取消了降膜壳体内高压冷却水冷却,防止列管焊缝处受高压泄漏,进而增加了列管的使用寿命;
2.各列管之间通过支撑片支撑固定,且支撑片与列管之间设置间隙,使得上方支撑片上的冷却水从间隙流至下移支撑片上,并以此留下,该过程中,降膜壳体内仅具有很小的压力,不会破坏列管焊缝;同时起到了对列管内吸收液的冷却;
3.冷却水箱内存放较多的吸收液,减缓了吸收液的升温,并且通过三组冷却管均匀分设在冷却水箱内,促进冷却管与吸收液之间的冷热交换,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降膜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降膜壳体与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却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正信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正信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3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