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1479.4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国;郑雷蕾;黄兰;胡赟;宋锦璘;邓亭月;田佳;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6 | 分类号: | A61C7/06;A61C7/08;A61C7/3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类错颌 合板 矫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包括与上颌相适应的上合板和与下颌左右侧相适应的下合板,上合板的内侧设置有与上颌腭侧相适应的上基托,上基托的内侧连接有双曲舌簧,双曲舌簧的末端包埋到上基托中,上合板前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向后倾斜的上导引斜面,上合板后牙区及尖牙区设置有将上合板固定在上颌牙齿上的上固位卡,下合板包括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左右下合板的尖牙第一双尖牙区设置有向后倾斜并可与上导引斜面对应接触配合的下导引斜面,左右下合板靠近外端连接有与下颌唇侧前牙相适应的双曲唇弓,左右下合板外侧靠近颊侧设置有将左右下合板固定在下颌牙齿上的下固位卡。本双合板矫治器在解决Ⅲ类错颌时有效兼顾了功能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等牙齿、颌骨及面部异常。安氏Ⅲ类错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错合畸形,主要表现为前牙反合(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地包天”)、和下颌发育过度和面中部凹陷。目前,矫正安氏Ⅲ类错颌的方法主要包括早期的功能矫形、恒牙列的掩饰矫治和生长发育结束的正畸正颌联合矫治。早期矫治主要包括前方牵引、FrankⅢ功能矫治器和颌垫式矫治器等。但是这些矫治器有些不适合白天戴用、有些不适合吃饭时戴用,有些对错合畸形的功能因素考虑和控制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矫治器方面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该矫治器可以更好地从牙性、骨性和功能性等多方面综合的进行安氏Ⅲ类错颌矫治或辅助矫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包括上合板和下合板,所述上合板与上颌相适应,所述上合板的内侧设置有与上颌腭侧相适应的上基托,所述上基托的内侧连接有双曲舌簧,所述双曲舌簧的一端位于上颌前牙腭侧,所述双曲舌簧的另一端包埋到上基托中,所述上合板前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向后倾斜的上导引斜面,所述上合板后牙区及尖牙区设置有将上合板固定在上颌牙齿上的上固位卡;所述下合板包括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所述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分别与下颌左右侧后牙及后牙区舌侧粘膜相适应,所述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的尖牙第一双尖牙区设置有向后倾斜并可与上导引斜面对应接触配合的下导引斜面,所述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靠近外端连接有与下颌唇侧前牙相适应的双曲唇弓,所述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的后牙区及尖牙区设置有将左右下合板固定在下颌牙齿上的下固位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改Ⅲ类错颌的双合板矫治器使用时,先将上合板戴在患者上颌上,可以通过双曲舌簧加力将上颌前牙向唇侧移动,通过设置在后牙区及尖牙区的上固位卡固定在上颌牙齿上,同时将左右下合板戴在患者下颌上,并通过设置在后牙区及尖牙区的下固位卡固定在下颌牙齿上,之后在患者闭嘴的过程中,下导引斜面可以与上导引斜面配合对下导引斜面进行接触限定,进而达到抑制下颌发育、促进上颌发育的作用;同时,上颌侧切牙与尖牙向后的牵引钩可以与前方牵引器连接,进一步促进上颌向前的发育;进一步,下合板前牙区的双曲唇弓可以加力内收下前牙进一步减小前牙的反覆盖。因此,本双合板矫治器能更好的早期矫治安氏Ⅲ类错颌,能更好的从牙性、功能性和骨性等各个方面更好的进行安氏Ⅲ类错颌的矫治,在解决Ⅲ类错颌时有效兼顾了牙性、骨型和功能因素,方便实用。
进一步,所述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的内侧设置有与下颌腭侧相适应、且连接左下合板和右下合板的下基托。
进一步,所述上导引斜面和下导引斜面均与咬合平面所呈的夹角为65~75度。
进一步,所述上合板对应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切端附件设置向后的牵引钩。
进一步,所述上固位卡和下固位卡为箭头卡、单臂卡、T型卡或邻间钩,既可以放在唇颊侧也可以放在舌腭侧。
进一步,所述上基托的中间加装螺旋扩大器或者菱形扩弓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1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