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2213.3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祝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7/00;B32B38/0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3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有色金属 木纹金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生产设备,包括有烧结仓、托架、压料机构、压料板、加热机构、保护气罐、自动上料机构和夹紧机构烧结仓安装在机架上;托架安装在烧结仓中央位置,压料机构安装在烧结仓顶端;压料板安装在压料机构输出轴底端;加热机构工作端可升降地设置在烧结仓内;保护气罐设置在烧结仓外部,输出端连通至烧结仓内;自动上料机构设置在烧结仓的一侧,朝向烧结仓的一侧开口,工作端工作状态下可伸入烧结仓内;夹紧机构设置在烧结仓的远离自动上料机构方向的一侧;该方案实现了自动上料和对齐,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成本,便捷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木纹金工艺是在金属表面表现出似木头花纹的金属技术。传统的木纹金制作方法采用多种金属叠加在一起的金属板材经过高温融焊、锻打延展及反复重叠,再使用钢凿雕刻或钻头切削的方式使其表面出现木纹状花样。
中国专利102962640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木纹金制作方法将洗净的木纹金属原材料快速擦拭干净,交错层叠在模具上,所述摸具采用两块高温热作模具钢通过螺丝套件连接在一起;把紧固好的模具放入不锈钢箔盒中,同时将木炭颗粒倒入不锈钢箔盒中,把封好的不锈钢箔盒放入电窑炉中,恒温保持6-10小时;关闭电窑炉,取出不锈钢箔盒,自然冷却至常温,制得木纹金属粗胚。
中国专利108085533A提供的木纹金制作方法则采用两块钢板将叠加后的紫铜复合物、黄铜复合物和白铜复合物夹紧,并用螺钉将两块钢板固定,夹紧固定后将钢板、紫铜复合物、黄铜复合物和白铜复合物放置于电窖炉内加热熔接,加热完成后取出静置待其降温冷却形成木纹金属粗胚。
上述木纹金的制作方法均依靠扩散焊接法为基础,针对首饰材料及工艺品材料需求对金基、银基、铜基及其他有色金属材料进行整体扩散烧结处理,并通过后期的锻打、扭转、钻铣、压延、着色、化学腐蚀等多种手段,使扩散烧结后的多金属材料呈现各种花纹。上述木纹金制作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原有的木纹金烧结工艺采用铁丝捆扎或钢板夹紧的固定叠加的金属原材料,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所用的铁丝和钢板受热膨胀,对金属的夹紧力瞬间降低,不能有效的持续保压,从而导致金属原材料间缝隙变大形成扩散空洞。
另外,原有的木纹金烧结工艺常用电窖炉作为加热设备,电窖炉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是电阻丝辐射加热,升温较慢,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升温过程均处于大气环境中,部分有色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较厚的氧化皮,此时金属原材料间的扩散反应将受到限制,加上无法持续保压,在有较大空洞和较厚氧化层的部位不能有效的进行扩散,金属原材料间无法完全焊接形成夹层,导致后期进行锻打工序时容易从没有发生扩散的部位处分层破裂或层层剥离,导致木纹金工艺品成品率降低。
中国专利CN201911210415.0公开了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制作方法,,通过将金属原材料处理后,在特定烧结设备中控制烧结温度、压力及时间,制得的木纹金原材料,再将木纹金原材料再次加热及锻打制得木纹金片材或棒材。
该方案仍需要通过人力手动将两种金属片交错依次叠加,然后还要进行夹紧对齐,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且影响生产效率,其加热结构还会对上料造成干扰,便捷性较差,进一步提高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生产设备,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自动上料机构实现了对两种金属片交错叠加的精准上料,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夹紧机构实现了对金属片的对正码齐,便于压料板配合托架将多层金属片夹紧,有效解决了加热线圈对金属片上料的干扰,节省了人力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有色金属木纹金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烧结仓、托架、压料机构、压料板、加热机构、保护气罐、自动上料机构和夹紧机构
烧结仓,安装在机架上,两侧分别设有朝向自动上料机构和夹紧机构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祝,未经陈庆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2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合金刀片
- 下一篇:一种通过CCD检测tab折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