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1990.6 | 申请日: | 202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6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唐超;李华;迟庆国;张天栋;冯宇;张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114/22 | 分类号: | C08F114/22;C08F2/20;C08F2/44;C08K9/04;C08K3/04;C08J5/18;B29D7/01;B06B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今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24 | 代理人: | 张佩璇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偏氟 乙烯 压电 复合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压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PVDF悬浮聚合、拉伸成膜和冷却卷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悬浮聚合制备PVDF过程中加入碳纳米管悬浮液,有效防止了纳米微粒的团聚问题,保证了其在PVDF中重复发挥结晶核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了β晶含量很高的PVDF压片,然后通过控制后续成膜过程,防止了在成膜过程中β晶向α晶的转化,最终获得了高β晶含量的PVDF压电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压电材料按性质和组成分为压电单晶、压电陶瓷、压电聚合物和压电复合材料。压电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和PZT/聚合物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颗粒复合枯料是将纳米颗粒添加到压电聚合物中,在保持其柔初性、轻质等优点的条件下,增强其压电性能。
PVDF(聚偏氟乙烯),是一种半结晶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过程中,VDF(偏氟乙烯)单体扩展成分子链时,C原子链接构成主碳链,而H和F原子则绕化学键转动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即构型。相邻替代物间近似呈180°关系,称为反式构型(TTT);而相邻替代物彼此间近似呈60°关系,称为扭式构型(TGTG)。已知PVDF至少有五种晶体结构α、β、γ、δ和ε晶型,其中α晶相是最容易得到和稳定,但其分子链构型是TGTG不显压电性;而分子链构型为TTT的β晶相才具有远超其他几种晶相的压电性能。TTT构型在晶胞中偶极矩是平行的,有利于极性的叠加,在受到外力的压缩和牵伸作用下,晶体中极性方向的偶极矩不等于零,从而在该方向上呈现压电性质。
目前获得高β晶PVDF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拉伸法和纳米填料法。机械拉伸法是指在特定拉伸温度和拉伸比的条件下进行机械拉伸时,诱导α晶型向β晶型转变,此方法转变率有限,如果本身α晶型含量较高很难获得高含量β晶型PVDF,另外,控制不好,拉伸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反向β晶型转变为α晶型的现象,并且拉伸可能会引起结构缺陷,从而降低材料的结晶度,使材料的压电性能减弱。而纳米填料法是在PVDF体系中加入适当的纳米填料,从而提高PVDF薄膜中β晶含量,因其简单易操作,并且控制得当可以获得β晶含量极高的产品,因此其目前是常用的一种改进压电薄膜的技术手段。目前PVDF与纳米填料的混合方式均是通过溶液或者熔融法混合成型,此种添加方法在分散性和加工性上都不甚理想,特别是为了提高β晶含量需要添加较多纳米填料时,上述弊端体现的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目前通过添加纳米填料提高PVDF压电性时存在分散性差,β晶含量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偏氟乙烯压电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将碳纳米管、改性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混合,形成稳定碳纳米管悬浮液;
2)PVDF悬浮聚合:将VDF单体、引发剂、分散剂、链转移剂和水加入聚合反应釜中进行自由基悬浮聚合反应,加热至60-80℃,聚合反应8-14h后,将步骤1)制备的碳纳米管悬浮液加入到所述聚合反应釜中,待压力降低至0.1-0.3MPa后,加入终止剂出料,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PVDF复合树脂;
3)拉伸成膜:将步骤2)制备的PVDF复合树脂压片在薄膜拉伸设备中进行双向拉伸,纵向拉伸比为3-5,横向拉伸比为1.1-1.5;
4)冷却卷收:拉伸完成的薄膜经冷却辊冷却后卷收,冷却辊通过冷却水冷却。
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改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或乙烯基苯三甲基氯化铵;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基磺酸盐,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可选地,步骤1)中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
可选地,步骤1)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配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苏州固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19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老年患者进行供氧的助行器
- 下一篇:一种水处理排污泵